中学怒砸学生手机是侵权还是管理?
发表于2019-10-29 15:58:26
摘要: 原标题:中学怒砸学生手机是侵权还是管理? 想要收住学生的心,先要管好他的手机。但最近,安徽省凤台县古城中学公开砸学生手机的举动引发极大争议

  原标题:中学怒砸学生手机是侵权还是管理?

  想要收住学生的心,先要管好他的手机。但最近,安徽省凤台县古城中学公开砸学生手机的举动引发极大争议。流传在社交平台的一段视频显示,有的手机被砸到冒烟。

  当下,智能手机的管理已经成为中小学校的普遍难题,很多人还是疑惑,砸手机真的有必要吗?学生的手机问题该如何管理?

  侵权

  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手机。

  学校为了管控学生玩手机,恨不能使出十八般武艺。古城中学校长表示,学校历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进入校园的手机会被销毁,而且学生家长此前都签过协议。

  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苏轶峰律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利,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重者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虽然学校和家长签订了协议,“涉嫌可以砸手机一条款也是无效的,签了协议,砸手机还是构成侵权。”苏轶峰表示。

  严控手机,学校是有底气的。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山东、湖南湘潭等省市随后也出台了相关规定。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而立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建言规范中小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的行为,甚至全面禁止智能手机进入校园。

  不过,苏轶峰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这些法律文件只有学生禁止带手机到课堂的规定,但学生带手机进课堂怎么处理是没有的。”

  北京勇者律师事务所主任易胜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禁止手机入校园没有法律明文规定。”

  手机并非洪水猛兽,易胜华认为,“学校作为管理者,管理不应当一刀切,更不应当通过暴力砸手机建立权威迫使学生服从管理。”

  矛盾

  将手机带入校园的行为,虽屡禁而不止。

  面对这种现状,古城中学校长也表示很无奈。校长称网上提到的多种缓和处理方式校方此前都曾实施过,为了管理手机,学校还专门定制了几个36格的铁皮柜子,专供班主任存放没收的手机。

  而且为起到警告示范作用而当众砸毁手机,在国内也不是第一次了,从效果来看,不甚理想。

  2017年6月,贵阳某中学在操场上公开砸手机。同年9月,河南南阳某中学将从学生手里没收来的手机现场销毁,办法是泡水后砸烂处理。

  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渗透进中小学的课堂,在信息化时代禁手机,本身充满矛盾。

  根据《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中国中小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已经达到近70%,仅次于韩国。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家长给孩子配备了手机,手机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完成作业。

  对中小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的行为,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认为应当从历史进步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学生随身携带手机出现低龄化现象,是受到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影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现,90后在他们还是少年儿童时,手机拥有比例为8%,而00后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64%。

  相比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显然更为重要。

  尺度

  巴掌大的一部手机反而难管,不免有一两所学校的教育引导滑向极端。

  古城中学公开砸手机的教育惩戒方式被指过激,10月14日晚间,涉事中学校长也承认行为过激。

  一个不会教的老师,方式或适得其反。别忘了惩戒的前提,是教师要真正地爱学生。“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强调教师师德从大道理上讲没有问题。

  不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师德亦属于职业道德范畴,将师德泛化,是超出职业范畴给教师提出不切实际的道德要求。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专任教师1672.85万人。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不可能没有教师违反师德规范。

  

屏幕快照 2019-10-24 上午11.06.31.png

因此,熊丙奇认为,在评价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时,首先需要搞清楚一个基本逻辑:必须明晰教师的权责。

  惩戒违规学生不当,教师将受到违反师德规范的处罚。但要纠正违规学生的行为,又需要适当的惩戒。何谓适当?有没有明确的说法?

  2017年出台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同样明确,对学生不遵守上课纪律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从“适当”“一定”字眼可见,条文抽象,各地的探索小心翼翼,既赋予老师惩戒权,又没有明确的上位法支撑,由此也起不到多少实际效果。

  2019年7月8日,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到“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惩戒尺度,破解现实中教师惩戒学生面临的困境。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雷燕琴建议,制定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明确中小学生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属于违规行为,让学校和教师处理此类事件时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惩戒是把尺,法则作刻度,如此教师才能把握好那个“度”,不至于行为过激或放任自流。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