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公布重要院系排名!
发表于2024-04-07 21:05:17
摘要: 原标题:北京大学,公布重要院系排名!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果,还直接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哪些院系的

  原标题:北京大学,公布重要院系排名!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果,还直接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哪些院系的本科课堂教学学生认可度最高?

  2023年末,“北京大学教务部”微信公众号连续第7年公布了该校年度本科课程评估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外国语学院(91.50分)、社会学系(90.40分)、历史学系(89.60分)是2022-2023学年课评平均分排名前3的院系。

  与2020-2021学年相比,有8个院系课评分数排名提升,其中生命科学学院(+11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9位)、法学院名次上升较多(+5位)。

  对,就是那个去年年末因“试点取消GPA”受到热议的生命科学学院,它的课评成绩不仅在两个学年内排名飙升11位,还以89.1分成为理学部8个学院中课评平均分最高的学院。

  另外,我们还整理了最近7个学年的北大课评平均分数排名,外国语学院表现最为优异,连续7年跻身TOP 3;其后位列前三名次数较多的院系还有历史学系(5次)、法学院(4次)。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北大课评分析报告中还对课程特征与评估结果的关系进行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从课程类型看,课程评分全校任选课>通选课>专业任选>全校必修>专业限选>专业必修,体现出“选择自主度和主动性越高评价越高”的特点。

  从班级规模上看,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课评平均分随之上升。报告分析认为,小班课程师生交流互动多,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获得更高的评价和反馈。

  而且结合对各院系师生交流、课程考核等指标的总结、分析,学校也发现,课评分数排名靠前的院系在教学中普遍具有注重缩小班级规模、加强互动式启发教学、强调学生学习体验的特点。

  (来源:北京大学2022-2023年度本科课程评估分析报告)

  除了呈现课评成绩,北京大学本科课程评估还关注了本科生课程学习投入情况。

  2022-2023学年本科课程评估报告数据显示,该学年本科生平均每门课后投入时间为2.35小时。

  从各院系来看,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学生在每门课程后学习投入时间最长,每门课程至少在2.6个小时以上,并且过去7年间几乎年年登上“课后学习高投入榜”。

  不同学院开设课程学生平均投入时间多少,与学科特点有关,也与各院系开设课程难度、学业压力、作业量有关。

  北京大学根据相关研究及历年数据分析报告结果发现,学生课后投入时间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课后投入时间越多,学生的收获往往越大。因此学校建议各院系根据课程情况,提升课程挑战性,引导学生加强学习投入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的目的。

  课评分析为教改提供思路

  据了解,北京大学的教评系统改革始于2016年。该校教务部部长刘建波曾向麦可思研究介绍,2016年4月,《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各环节要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加之原先的教评系统已经运行了十年以上,相对来讲评价的类型比较单一,没有对课程做非常详细的区分,且整个评价的思路还是以对“教”的评价为主,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备的、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自2016年新的评教系统启用以来,截至2023年学校已经连续7年发布本科课程评估分析报告。据学校教务部教育教学评估办公室主任董礼介绍,报告实际上有两种形式:

  一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简版报告,它会呈现一些学校、院系课评整体情况的基本数据和分析,反映出一些具有普遍规律的问题。学校希望把它当作一个信息公开的手段,让师生更多了解课程评估工作,了解学校教学质量和发展,二是希望引导大家关注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另一个版本是面向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发布的本科课程评估分析报告,它会对每个院系具体指标的分数变化进行梳理。通过对不同指标间的关联分析进行详细说明,基于数据分析阐述某个问题可能产生的具体原因。针对各院系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其在全校的排名变动,督促院系重视课评工作,把评估结果用于教学管理。

  据了解,连续多年课评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也为学校早期做的几项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譬如学校在课评中发现,师生交流一直是学生反馈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学校一方面在评估系统中增加了日常反馈模块,通过发送邮件督促教师及时查看和回复学生问题。另一方面也出台相关规定,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接待来访学生。

  另一个从课评中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是,很多教师困惑于为什么自己已经很用心地教学,但是学生的反馈并不好。针对这类课程学校也重点进行了跟踪,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略有差异。

  “当下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比较容易获取。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方法也相对传统,是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所以学校在教改中就提出继续推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通过课程建设提升课程质量。”

  董礼表示,知识在大班讲授,保证知识体系的逻辑性,然后在大班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小班研讨,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实践,解决具体问题。这些都是结合课程评估持续推进部分教改工作并关注其效果、引导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