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一985高校,“牵手”雄安!
3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会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一行并举行工作座谈,双方签署《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省雄安新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张国华表示,雄安新区正加快推进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努力建设一座心向往之、妙不可言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之城。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加快人大附中雄安学校和雄安未来智造产业研究院建设,共同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
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将与雄安新区一道,高水平建设面向未来的人大附中雄安学校,共建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综合改革示范区;瞄准科技创新前沿,加快“政产学研用”协同一体化,建优建强雄安未来智造产业研究院,共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力“校地城”联动一体化,共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将聚焦未来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多领域积极探索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创新实践,高水平建好面向未来的人大附中雄安学校;探索打造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区,建优建强雄安未来智造产业研究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农业、智慧医学、智慧治理、未来经济等战略性学科领域,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衔接、紧密耦合,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打造校地城联动新高地。
人大附中暨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名誉校长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朱信凯、郑水泉、王易、冯仕政、支晓强、青格勒图,雄安新区领导吴波、李涛、于国义、王纪平、门扬参加相关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自2018年起援助雄安教育,派驻教师扎根人大附小雄安校区,组建研究生支教团赴雄安支教;召开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发展对话(2024),与雄安新区9个单位、集团开展合作,设立13个科研项目;组织师生到雄安新区开展社会实践,成立雄安新区引才工作站,鼓励优秀毕业生到雄安就业创业,为雄安新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布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京高校 “涌”向雄安
近年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及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一批批在京高校正加速“涌”向雄安。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在内的10所北京高校,官宣雄安新校区建设计划及相关进展。
2024年底,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第一组团项目——6栋建筑开建,拉开了首批4所北京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大规模建设的序幕。预计2027年,4所高校新校区将迎新,学生有望跨校选课,教师将跨校任教、联合培养研究生,师生共享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北科大在内,首批4所北京疏解高校雄安校区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均已开工。其中,北交大雄安校区建设完成后,将满足3.6万名学生日常学习、科研、生活的需要,本月初西区综合服务楼已经竣工。北林大首座楼宇后勤服务楼已落成。
第二批疏解高校包含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均已完成校区选址,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一组团北部,正在推进各校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等工作。
此外,还有更多北京高校正加速“涌”向雄安。
2024年1月9日,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续梅,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坤带队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与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举行工作座谈,并出席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2023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表示,要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建成一所立足雄安、辐射全国,现代化、高水平、特色突出的国家级医疗中心。
2023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田见晖副校长带队赴雄安,开展大设施建设合作调研。此前,2022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已在雄安新区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
2021年5月,据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介绍,清华大学雄安医院已启动建设。
……
150所高校,签约雄安
2023年10月28日,雄安新区举办“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50所高校与雄安新区签署共建引才工作站合作意向书,23个校企、校地产学研项目集中签约。雄安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10月28日,雄安新区举办“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河北日报 田明 摄)
与雄安新区签署共建工作站的150所高校包括: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农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承德医学院、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体育学院、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嘉兴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温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性工程。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一批批著名高校“落户”雄安,全国各地高校也纷纷与雄安“牵手”,河北高等教育的崛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