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教育给老师提出的“五点”要求,您做到了几点?
在校长眼中,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应该具备哪些优秀素质?作为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国际论坛上的中国校长代表,上海平和教育集团总校长万玮提出他对中国式好教师的理解。
大家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听熟悉的语言,我觉得主办方特别有意思。今天下午的分享从东亚开始,然后又从东亚结束,而且他们把我安排在最后压轴发言,我其实感觉责任还是蛮大的。我后来了想了一下,觉得国外的朋友大老远来也不容易,得跟他们讲点中国的东西。所以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关于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好的老师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实际上我本人这些年从事的一直是国际教育,今天上午发言的柴依林同学就是我们学校高三的学生,坦率地讲,我自己本人在这些年的实践当中,实际上和我们的西方同仁学习了很多,我今天的分享可能涉及到很多传统文化的词语,可能对我们今天的翻译有些考验。
主要分享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先讲中国好学生,第二部分讲中国好教师,最后来讲一下文化的传承。
中国好学生
在说中国好教师之前,我先说一说中国好学生。中国好学生通常是这个样子的:脖子上戴着红领巾,手臂上佩有三道杠,这是大队长。三道杠的一定是好学生。
我们小的时候,学生的最高荣誉叫“三好学生”。哪三好?德智体。德是品德,通常指要学雷锋做好事,要助人为乐;智指的是学习成绩;体是体育。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成绩。在很多时候,只要学习成绩足够好,德与体稍逊一筹,“三好学生”也会评上。但学习成绩平平,德与体再好,也难。在那个年代,学习成绩就是一切,一智遮百丑。
现在,时代发展了,我们的理念提升了,提出来要做素质教育,强调核心素养,要改变以分数来判断学生优劣的落后评价方式,提出学生要全面发展。这个全面发展有一个前缀,叫“德智体美劳”。这里的美是审美,劳指劳动。 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依然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德智体美劳是中国好学生最好的素质。
中国好教师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好教师,好教师依然是这五个素养。原因很简单:第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的老师;第二,因为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其自身不具备的东西。
也许有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的角色也可以是教练(coach)或引导者(facilitator)。但无论是教练还是引导者,在中华文化中,德智体美劳依然是好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
德
我们看,第一个品质是“德”。十八大报告里提到当今学校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是四个字,“立德树人”。我对这一点认识特别深刻,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无疑是“德”,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品质。易经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明代以后,祭祀的对象依次为“天地君亲师”,因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我们这个社会尊师重道,为什么?因为教师品德高尚,教师值得尊重。
德高为师
中国最好的培养教师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所强调的是,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任务为教书育人,而育人更为重要。教书的目的乃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若教师无德,焉能为师?
君子人格
中国儒家思想对教育影响极深,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也就是后代所有教师的表率。《论语》中有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的意思是,知识的学习不是第一位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才重要。
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在他的心目当中,什么是君子呢?于是又创造了一个概念,叫小人,小人不是卑鄙小人,指的是普通人。《论语》里面有很多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表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形,小人怀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大学》的开篇之段是很有名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到宋代以后,《大学》成了全中国读书者的入门读物,所有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中西教育自儒家那个年代就走上不同的道路。西方教育在我看来走的是向外求的路径,探索真理,探索世界,进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中国教育走的是向内求的路径,目的是什么?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外王
外国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德行高尚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吗?儒家有一个模型,叫“内圣外王”,这是中国读书人的最高境界。其中,内圣,就是内在的自我道德修炼,外王,指的是能够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是高度统一的,只要做好内圣,自然就能做到外王。真正做到“内圣外王”,就成了圣人。
在中国文化当中,要成为圣人,必须做到三不朽,也就是立德立言立功。公认的圣人是2.5个,第一位当之无愧是孔子,半个据说是曾国藩,还有一个是中国明代一个叫王阳明的人。王阳明对近代的影响特别大,他创立的心学,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很大的影响。王阳明的心学提倡什么?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是读书人,后来偶然被任命为大将军,带兵去打仗,剿灭土匪,竟然连战连捷。再后来宁王造反,临危之际他运筹帷幄,领兵平叛,一举成功。这就是内圣的力量。
智
在中国古代,谈中国教育,德一个字已经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到了现代,尤其是中国解放之后,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概念。智由此也成为中国教师的一个重要素养。
知者乐水
实际上,中华文化是很强调智的。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中国古代读书人特别喜爱山与水。孔子用水来比喻有智慧之人。因为水是流动的,比较灵活。
中国另一位思想家老子尤其崇尚水的品格。他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类一直在追寻天地之道,而水是接近于这个天地之道的。因此聪明人会喜爱水,而向水学习。因为水是几乎接近于人和宇宙的大道理。
知识渊博
中国文化里面还有一种“学霸崇拜”。在古代,学而优则仕,读书读得好的人可以去做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里面什么都有,所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状元骑着高头大马,游街庆贺,家家户户都出来看。唐代有一个诗人孟郊有两句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里的花指的是年轻的女孩子。考试中了进士之后,整个城市的年轻未婚女孩子都出来看。如果高中的才子未婚,提亲的人大约要踏破门槛。
一直到今天,知识渊博的教师仍然非常受学生欢迎,而且会有天然的威信。那些读书时候就经常考试得第一名的教师会成为学生的偶像,解题能力强的教师会收获学生崇拜的目光。
智胜一筹
中华文化也有崇拜聪明人的传统。之前提到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是蜀国的军师,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智囊。他善于使用各种计谋,帮助他的军队打胜仗。在他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人物叫孙子,写了一本《孙子兵法》,在西方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在15年前写了一本书叫《班主任兵法》,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面,班主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班主任就代表了学校来对学生进行管理,涉及到学生一切的事务。所以对于年轻的班主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责任。
但是到了今天这个时代,15年过去了,我们再来看看教师的素质,我觉得这个智已经不单单指管理班级的智慧,它是更大的智慧。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怎么平衡呢?一个真正有智慧的老师不会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素质教育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期望的结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学校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考试?当然有。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一个有公信力的考试,这个秩序会乱掉,而我们这么多年,我们的教育体制为这个国家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所以我讲一句话,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成就首先是教育的成就,而教育的成就在我们为这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培养了那么多人才。
体
教师是一个体力活,我知道我们内地有一些学校,尤其是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早晨六点左右就从家里出门,晚上回家都在十点之后。所以他们校长跟我讲,他们选班主任不会选女的,因为对体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这些班主任几乎都是男教师。
健康阳光
这个体在我理解当中,首先第一个你是健康阳光的,如果你外形很好,你长得很像明星,很棒,你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如果长得不够帅,比如像我这样,我们学校有些老师说我长得像马云,我怎么办呢?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长得不是很好看,就要让自己更亲和一些。
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往往受教师的影响,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投入学习,因为厌恶一位教师而厌学。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位教师有好的体型与外貌,能够轻易获得学生的喜爱,对学生也会更有影响力。
热情积极
体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要很热情,很积极。有一次跟我们学校高中的学生聊天,这个学生真的很厉害,他说万校长你知道吗,给我上课的那些老师,我只要听他一节课,我就能判断这个老师是真的喜欢教育,还是他把教师作为一个谋生阶段。
我觉得他能分辨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这个老师有没有热情。日本的企业家在一本书里面提到,他把员工分为三个阶段:可燃型、自燃型、不燃型。可燃型可以用他的激情点燃同事、学生、家长,所以我刚刚在上台之前,我听到很多西方同行的分享,真的很感慨,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对教育的热情。
我还看到一个故事,说马云有一次问孙正义:孙总,15年前雅虎还是一家小公司,你就投资了1亿美金,9年前你跟我见面只聊了6分钟,你就给阿里巴巴投资了2000万美金,为什么?孙正义就讲,我从杨致远的眼睛里面看到了热情,看到了力量,所以我决定投资他;后来见到了你,那个时候你一无所有,而且正是互联网产业的寒冬,但是你两眼放光,闪烁着激情与梦想,所以我发现你和杨致远都是疯子,我就是喜欢你们这样的。
坚韧勇敢
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在中国有很大影响,我认可其观点:优秀的教学不能降格为技术,优秀的教师源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
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是一项忍辱负重的工作,教师默默奉献,甘为人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两句诗被用来作为优秀教师的写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天,我们的观念稍有改变,不必说牺牲自己来成就学生,教师这个职业可以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我们自己。但是就像上午我们学校的同学讲,做学生压力大,做教师压力大,做校长“亚历山大”。而我们说要把视野变得宽阔一些,你不克服艰难险阻,怎么可能做得到?所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有负重前行。
美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美丽是基于经济基础的,是一种比较高的目标。
在中国,总体而言,教师是一个比较清苦的职业,教师的收入不高。这些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加,教师的待遇也不断改善,在我工作的学校,教师的待遇已经相当不错,以至于能够吸引到一些其他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前来应聘。
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讲美育可能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终级目标。我所在的平和双语学校,相对来说面向的对象是上海的精英阶层,所以我们学校非常重视美育,每个孩子都要学一门乐器,在这两年新建的一些学校里面,我们甚至把美育、美学这门课程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
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平时的仪表,穿衣打扮不符合要求的甚至会被批评。今天我们讲好的教育应该是基于实践的,应该是基于真实场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学习,应该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
劳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农业社会,即便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到2017年底,中国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依然只有42%,显示超过一半的人口户籍依然在农村。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读书人不劳动,脱离实际。
今天,我们批评一些教师教学脱离实际,“除了教书,什么都不会”。而教的那些书本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离真实生活相差很远。好的教育,应当基于真实生活场景,学以致用。
文化传承
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传承至今未曾中断的古文化,教育对于文化的传承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孔子的一个弟子曾经问孔子何为君子,孔子回答: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孔子心目中,仁、智、勇是君子的三个最重要的品质。而君子,是中国人完美人格的体现。
优秀教师当然应当是君子,理应具备这三个品质。仁、智、勇,对应的恰好就是德、智、体,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即便现代物质文明再发达,我相信,这依然会是中国教师的核心素养。所以我们今天中国好老师的渊源在2000多年前,在孔子那里就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
今天是一个国际教育论坛,但是为什么讲这么多传统的东西?因为传承和创新,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创新如果没有传承,那是空中楼阁,而传承没有创新,那就是守旧,那是要被年轻人抛弃的。前段时间有一家意大利公司挑战中国传统文化,输得很惨,小小的一双筷子,背后的文化底蕴深得不得了,前段时间我就看到央视拍摄的一部关于筷子的视频。
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它是很有讲究的。一头圆一头方代表着天圆地方,代表民以食为天;筷子的标准长度是7.6寸,代表人有七情六欲;筷子有两根,一上一下,代表阴阳。我们五根手指,三根手指拿筷子的,所以不能轻易挑战中国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