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下教师需要转变
如今,教师被新技术的发展推到了十字路口。
早在2005年,我国确定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院校为补充的多元教师培养机制,那时,为了符合时代要求,《教师法》对教师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
如今我们已经来到了新时代,需要对教师的资质、素养提出新要求。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他们的专业和素质必须不断地去研究和提升,真正地把新的技术和理念带到教学过程中,满足新时代教师岗位的要求。
同时,教师是一份需要与同行保持密切交流,以提升能力的职业。
随后,多知网在同一些四线城市的老师交流时发现,不同学校对老师的要求都有所差异,例如部分学校会规定老师们每周的听课次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校内,听课后的小组讨论及关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的反馈,才是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契机所在。在校外,校与校之间资源的打通,老师们的互相交流,才是对教师自己和学生们最大的帮助。针对学校提供的外出学习机会、示范课等教师学习活动给专业提升方面带来的影响,不同老师给予的反馈也不尽相同。
山西师范大学校长杨军提出了“二、八、四、六”的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法则。
“二”是指文理两类人才,培养专业性非常强的人才。“八名”教育特色:名专业、名课程、名课堂、名教材、名校、名师、名班主任、名辅导员,本学期,山西师范大学至少召开了不下于15次专业课程会议,为培养好未来的教师,打好基本功。“四个教改特区”:课程特区、专业特区、学科特区和平台特区,采用组合型、投资型的特殊方法来推进学校的发展。“六”是六大平台。
山西师范大学还为学生设立了三门通识课,第一门是通识方法论——成人方略与生存艺术,包含正己篇、劝学篇、经世篇、格物篇等12篇章。还有剩下两门:《生活与美》、《历史与变迁》。
“2015年我曾经在德国待过半年,我去了默克尔的老家(里拉堡),有一个才二十几年的新型大学,历史虽短,但它的教学方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把数理化、文史哲一些典型的方法,放在了学生们的生活情景、职业情景、生存情景中,让他们去使用。学物理的会用经济学方法,学哲学的会用化学方法来解决生存中的问题。我们在上《生活与美》时,课上老师讲自然美学是人类学、哲学的范畴等相关内容,我说,不能这样讲,就讲生活情景,生活实际。”杨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