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从现象到心态
发表于2021-04-09 12:06:18
摘要: 原标题:摸鱼:从现象到心态 摸鱼,衍生自浑水摸鱼,意思是趁混乱时私自捞取利益。慢慢地,它成为一个职场流行用语,意即不好好工作,在工作中偷懒

  原标题:摸鱼:从现象到心态

  摸鱼,衍生自“浑水摸鱼”,意思是趁混乱时私自捞取利益。慢慢地,它成为一个职场流行用语,意即不好好工作,在工作中偷懒、糊弄,或者在上班时间干私事儿,“薅资本主义的时间,干自己的事情”。

  职场上的打工人,也总结了一整套摸鱼攻略。比如水杯要小,倒水要慢,倒个水来来回回晃晃悠悠几分钟就过去了;比如要善于利用上厕所的时间,带薪如厕,在隔间里安然地玩个20分钟手机;在工位上也可以摸鱼,只不过它很考验表情管理和切换屏幕的手速,看个甜宠剧要压抑住自己花痴的表情,仿佛自己在看报表,如果发现领导从身边经过,要像雁过无痕那样自然地切换到报表页面……

  作为一种现象的摸鱼,它非常常见,古今中外都有。

  古代的,譬如沈括《梦溪笔谈》里有记载:“旧校书官多不恤职事,但取旧书以墨漫一字,复注旧字于其侧,以为日课。”说的是,过去校书官多不尽心于自己的职事,每天只是取来旧本书籍,找出一两个需要改正的字,用墨笔涂抹掉,并把自认为原文应该是哪个字的原字添注在旁边,就算完成了一天的任务。

  国外的,美国媒体IN THESE TIMES曾刊载过Slacking 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全世界摸鱼员工联合起来》)的报道,报道中写道,在全世界范围内,员工平均每天的摸鱼时间有1到3个小时,70%的色情网页浏览和60%的网上购物是在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国外有一个词专门来形容这种网上摸鱼,叫“赛博摸鱼”(cyberloafing)。

  员工摸鱼的原因大同小异:工作量不饱和,人浮于事;亦或者工作强度太大、休息时间不足,就给自己找机会休息;亦或者有拖延症,不到deadline就是提不起劲;亦或者领导不走我不走的“形式主义加班”泛滥,待着实在又没事做,干脆就选择摸鱼……

  最近一些主流媒体也试着把摸鱼做正面化的解读。比如摸鱼是一种“积极心理学”,适当的摸鱼和休息,反而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这逐渐成为摸鱼的主流涵义,但它却与摸鱼的最初定义南辕北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遮蔽”。因此,下文的讨论里,不囊括正面解读的“摸鱼”。

  如果仅仅是作为一种现象,那么摸鱼颇为常见,也不具备什么特殊性;可如果摸鱼成为年轻人的普遍心态,那么它就是社会问题的症候。

  说到底,摸鱼心态就是“占便宜”,人们被一种“被抛弃”或者“看不到希望”的恐惧裹挟着,看不到长远的制度预期,干脆不抱任何期待,对工作本身并没有真正的归属感,也不想付出太多努力,这样每从工作中获得什么都是占到便宜。摸鱼心态加剧人们的“短期”行为,热衷于糊弄、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能占多少便宜就占多少便宜,能捞多少就捞多少,能混就混…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