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 用甲骨文高考的人,得6分被名校破格录取,如今过得怎样
发表于2024-09-24 18:26:10
摘要: 原标题:他是 用甲骨文高考的人,得6分被名校破格录取,如今过得怎样 一说到写作文,相信不少人头都大了,估计大家家里的书柜中都放着《满分作

  原标题:他是 用甲骨文高考的人,得6分被名校破格录取,如今过得怎样

  一说到写作文,相信不少人“头都大了”,估计大家家里的书柜中都放着《满分作文》、《高分作文》之类的书,语文老师常爱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可见作文有多么重要。

  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写了一篇高考作文,仅仅得了6分,因为作文内容严重离题,但这篇作文上的“字”可不一般,通篇采用了甲骨文,对,就是那个距今约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文字。他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今他又过得怎样?

  时间要回到10年前,2009年6月四川某高考考场,考生们正在奋笔疾书,其中一位男生连语文试卷前面的题目都没做完,就开始写作文了,他花了至少90分钟(语文考试共150分钟)才完成它,交卷的铃声便响起了,其实这位考生是在“赌博”,他在“赌”自己的未来。

  他叫做黄蛉,今年是他第2次参加高考了,去年他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所以选择了复读,但巨大的精神压力压垮了他,考卷上的题突然都做不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用自己平时最喜欢的甲骨文“赌”一把,希望靠作文赢得未来。

  黄蛉特别喜欢甲骨文,身为高中生的他早就认识并会写700多个字,要知道已被认知的甲骨文才1000多字,在这方面他确实挺有天赋的,加上发现高考作文并没有规定不能用古文字写,于是有了这篇甲骨文作文。

  2009年6月17日,国内某网站上出现了一篇帖子,名为《高考阅卷花絮: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发帖者是一位现场阅卷老师,当年作文题目是《熟悉》,刚好他就改到了黄蛉的试卷,经过粗略察看,他发现上面既有甲骨文,还有大篆、青铜铭文等,突然他就“蒙了”。

  于是立马向组长汇报,组长向语文质检组报告,质检组又找来了专家,专家们饶有兴趣地翻译了黄蛉的作文,书写工整且字体标准,但就作文内容而言,严重离题,所以最后只打了6分。

  此文章一出,整个网络都“沸腾”了,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找黄蛉,就连国内几所知名大学也看上了他,可以说黄蛉的“赌博”成功了。

  记者来到了黄蛉所在的学校,采访了他,不过第2次高考的他成绩依旧不太理想,总分只有428分,作为文科生来说勉强接近3本的录取分数线。但这并不影响黄蛉此时的名气,后来包括湖南大学在内的好几所知名大学都对他进行了测试和面试,但成绩都不理想。

  直到8月,四川大学的一批古文字学家对他进行了测试,且黄蛉顺利通过了考试,9月,黄蛉开开心心地进入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汉语言文学系读书。

  四川大学对黄蛉这个学生非常重视,很快就把他从锦城学院调到了四川大学本部,并且专门把已退休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返聘回来,就是为了一对一辅导黄蛉,不得不说,黄蛉真是十分幸运。

  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何崝教授竟然愤愤地辞职了,表示自己不会再教他了。原来,在何崝教授悉心教导黄蛉的2年里,他不但不认真学习,甲骨文水平停滞在原地,竟然还处处吹嘘自己的“天赋”,何崝教授的原话是:“这个学生有些浮夸,靠不住。”

  再后来,黄蛉就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川大也没有透露过以后哪位老师来继续带黄蛉。

  故事说到这里,笔者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叫《伤仲永》的故事,那位天才儿童方仲永5岁就能写诗,却被父亲拿去当赚钱工具,结果13岁还在写5岁时水平的诗,最后变成了普通人。作者王安石就是在告诫大家,人绝不可以单纯依靠天赋而不去学习新知识,不然后天就会沦落为普通人。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