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辣条禁令”需标本兼治
“辣条”被人们称为“五毛食品”,价格低廉、口味较重,添加剂多,刺激性大,可以说是一种风靡全国的特色小吃,受到了广大群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喜爱。这些受大众欢迎的垃圾食品往往来源于市井作坊,不仅卫生情况难以没保障,监管也不到位,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315晚会曝光部分辣条乱象后,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开始整治辣条市场。甘肃省出台规定,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销售“辣条”,正是认识到了这种“五毛食品”的危害性,是出于保护广大学生的目的。而校园周边的商店、摊贩,对学生一直是“投其所好”,知道学生喜欢吃“辣条”,摆放的“辣条”品种花样繁多,禁止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卖“辣条”,就是一种“净化”,是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清除。
然而校园辣条却屡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设定为学校及周边200米范围内不让卖“辣条”,有些商家会选择远一点的地方进行兜售,照样会有学生前去购买,“辣条禁令”的“威力”就会有限。另外,“辣条”的问题,不仅在销售端,而在生产端,那些黑心作坊才是罪魁祸首。也不能完全否定“辣条禁令”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辣条禁令”是对学生食品安全“排雷”,有利于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其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辣条”等“五毛食品”的危害性,而校园及周边是学生聚集的地方,叫停“校园辣条”,对于廉价问题食品泛滥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不能说此举不能彻底解决“辣条”问题,就无视其能起到的正向作用。
“辣条禁令”迈出了治理问题小食品的重要一步,但也不能止步于此,要能“标本兼治”。除了“辣条禁令”,更需要加大力度整治小食品,比如取缔问题作坊,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对那些廉价问题食品要从生产源头与流通环节都做到“全过程监管”,最终让“辣条”等问题食品不再危害学生食品安全。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