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玉峰:孩子会玩也是一种成长
黄玉峰,1946年生于浙江绍兴。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上海诗词学会理事,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理事,上海语言工作协会理事。
黄玉峰深耕教坛46载,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与系统的教育方法,至今仍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上。近年来,更受邀在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致力于传播“人”的教育。
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说:“孩子会玩也是一种成长,用玩的心态,才能玩出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充分的展示自我,收获快乐。我始终认为,玩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成长”。
名校长写给父母的教养方法——
【黄玉峰专栏】
孩子会玩也是一种成长
作者|黄玉峰(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复旦大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
近几年,国家推行“双减”政策,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被取消了,原以为家长从此能少些焦虑,没想到家长的焦虑反而更多了,因为没有了方向。不少家长还特意跑来问我:“黄老师,人家有条件的孩子都能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我们这辅导班都取消了,怎么办呀?”
我告诉他们,取消的仅仅是一些辅导班而已,跟家庭教育 无关。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家庭和睦,有学习氛围,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由的空间。如果家庭成员天天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吵架,或者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完全不给孩子一点自由和空间,这根本不是好的家庭教育。
教育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但目前的状态是,我们的家长、老师本身并不完美,自己身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一直以一种“给予”“要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却忽略了孩子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当然,这与现在的基本都是在应试教育环景下长大的有关,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于是他们也把这种教育模式传递给孩子,甚至把一些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自己除了陪读就是焦虑、迷茫,有点风吹草动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认为,这些家长忘记了自己养育孩子的初衷。绝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对孩子的期望可能就是健康、快乐、幸福,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就开始在孩子身上强加各种各样的期望了,对孩子有出息和没出息设定的标准也很单一,结果是家长累,孩子更累,还越来越不快乐甚至生病、厌学、抑郁。当所有的事情都被当成任务来完成时,家长和孩子就都忘记了,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我经常劝说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不要太焦虑,焦虑 是没用的,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有些事可遇不可求,就像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篇》)这句话说得太实在了。富贵谁不爱呢?如果拼命去追求就能得到,就像孔子说的,即使赶车赶马,我也会不顾一切地去争取。正因为富贵是不可求的,所以还是应该多充实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爱好去做事。
说到这里,有家深长可能会说,难道就让孩子每天疯玩吗?孩子不需要再努力学习啦吗?
当然不是。即使现在国家推行了“双减”政策,孩子还是 要好力学习的,但我们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这样就算孩子面临的学习任务很紧张,也不会感到焦虑,反倒会越来越充实。同样,家长也不能因为“双减”的推行,就不再对子的未来有所规划。
01
在“双减”推行以前,大部分孩子每天都奔波于各种培训 班,很少能有大块的时间用于阅读。现在,孩子的课余时间充裕了,我希望家长能多让孩子读一些书,并且要让我们的教育回归传统,让中小学生多阅读一些经典图书。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写作业称为“刷题”。 过去,米芾把自己写字叫作“刷字”,但“刷题”这个词却讽刺地刻画了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去思考,花费很多时间,一遍一遍地重复做题。读书本应是孩子主动去进行的,是孩子的主业,学科中的语文学习更是依靠大量的阅读支撑起来的人文精神大厦,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精神成长的。可是,现在刷题去成了一种常态,孩子每天都在被动地学习,这简直是学习的悲哀。所以我们看到,孩子小时候提问很多,思维活跃,对各种书都感兴趣,可随着作业量的增多,孩子的提问减少了,学习热情也减少了,到了高中,不少孩子连学习的兴趣都丢了。处于这种状态的孩子,还怎么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喜爱学习呢?
童蒙时期,心智未开,缺乏分析判断能力,但记忆力极强 ,所以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多让孩子通过阅读大量吸收前人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再去发展和创新。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英国数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应埋头读书,到大学里,才能站起来瞭望”。一切的创新与发展,都是以传承为基础的,让孩子阅读经典,就是最好的传承。
02 用玩的心态玩出兴趣
“玩”字的本义就是研究。有一个词叫“古玩”,就有研究古董的意思。 还有一个词叫“玩味”,,就是细细地品味。用“玩”的心态,才能玩出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充分地展示自我,收获快乐。我的终认为,玩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成长。我做了半个世纪的教师,见证了那么多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也越来越感到,对一个人而言,“快乐”与“幸福感”比什么都重要。“幸福”更多时候是别人给予的,而“快乐”却是自己寻找到的。
在我们学校,我每年都会用两周时间专门让孩子重点研究 一下怎么玩才能玩出花样,怎么玩才能玩得好、玩出境界、玩出水平,大家要尽情地展示出自己的创造性,可以提出五花八门好玩的想法和做法,尽情地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的“狂欢节”。
比如有一年,我们在校园里布置了“笑墙”,鼓励大家寻 找并记录身边最美、最有感染力的笑容,记录形式不限,还设立了“大笑感人奖”;我们还邀请大家创作书画作品、说用小品等,设立“逗你开怀奖”。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的奇思妙想和创造力真的让我惊叹不已。
孩子的心情愉快了,有了成人的志向,就会产生学习的兴 趣和动力,这时你还怕他学不好吗?刻苦和快乐从来都是不矛盾的,如果孩子有收获,天天在进步,他们就算是遭受一些困难也会感到快乐;相反,如果天天刷题,刷了以后还没有进步,他们自然就会感到厌烦乃至压抑。
03 给予孩子充分的亲情哺育
能够尽情享受亲情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很重要的,所以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亲情哺育。
现在很多孩子情绪烦躁,大多数都源于家庭。家长每天看着 孩子,不给他一点私密空间,孩子自然就会烦躁。人与人之间是需要边界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也需要边界,边界感没了,孩子的心就会无处安顿。有的家长说,我看孩子不认真学习就着急,一着急就想训斥他。其实,你着急、焦虑的情绪孩子是能感受到的,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你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稳定的情绪,这对孩子来说将是最踏实、最安全的感觉。
我经常跟家长说,平时多跟孩子聊聊他感兴趣的话题,或者 和孩子一起做饭、烧菜,与孩子一起搞艺术创作,一起锻炼身体,尤其是一起看一本书,然后再一起讨论,这会让孩子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和安心。
有一位家长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跟孩子讨论,如果 你要去旅游,有三个人供你选择,分别是李白、杜甫和苏东坡,你会选谁跟你一起去?并让孩子从他们的诗中找出根据。孩子想了想,说自己愿意跟苏东坡一起去,
因为李白太 浪漫、太冒险、不靠谱;杜甫整天愁眉苦脸,哭哭啼啼,没趣味;苏东坡不但做事有板有眼,整天乐呵呵的,而且知识面广,跟他一起出去,一定很有意思。接着,孩子又举出了每个诗人的诗句为证。
你看,这样的过程就把家庭氛围搞得既热闹又和睦,不但 让孩子学到了知识,更让孩子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父母陪伴的快乐。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的学习不重要,而是说孩子的心情好了,自觉性就会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也会上去。并且充分享受到亲情的孩子,对父母也会更加信任,愿意和父母成为朋友,即使一时改不了缺点,今后遇到问题也愿意与你商量,慢慢也会改变、会成长。
总之,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一个会玩、爱玩的孩子,一 个享受到亲情的孩子,不但会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还会拥有健康的身心,这也是孩子今后学习、成长的基本保证,更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本保证。孩子的成长和幸福,不就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