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 应防患于未然
发表于2019-10-28 14:44:19
摘要: 未成年人犯罪,应防患于未然 近日,大连男孩事件引起了网络热议。一名10岁的小女孩身中七刀,被一名不满14岁的男孩残忍杀害!据了解,该名男孩曾有

  未成年人犯罪,应防患于未然

  近日,“大连男孩事件”引起了网络热议。一名10岁的小女孩身中七刀,被一名不满14岁的男孩残忍杀害!据了解,该名男孩曾有过多次尾随、骚扰女性的行为,却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最终酿成这起惨剧。随后,根据当地警方通报,加害人因未满14周岁,最终决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仅对其收容教养。这样的结果随后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除了一边倒的认为该名男孩丧心病狂,同时对其处理结果如此之轻表示不满外,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我国《刑法》对于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问题,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该依据其发育状况来界定。

  近年来,关于小孩子闯大祸的报道屡见不鲜,其背后的原因值得令人深思,不少人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笔者认为,对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只能从外力上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并保障受害者的权益。但我们也应该同时认识到,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才是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家庭教育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凝聚着每一位父母的美好愿望。但回顾每一次 “熊孩子”闯祸的背后,都能够看到其父母娇惯、纵容甚至鼓励的影子。此次“大连男孩事件”中,男孩杀人后其父母帮助擦去血迹,并且一直没有任何道歉。从父母处理的方式来看,出现这样的惨剧,他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从婴儿呱呱坠地到跌跌撞撞地长大,孩子无时不刻不在模仿着父母的行为。为人父母,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做起,教育孩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让孩子明辨美丑善恶,建立明确的是非观念。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一些消极、偏激的想法,要及时给予引导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成长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从学校教育方面,应摒弃考试分数至上的思想,在注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同样不容忽视。例如,可开设行为、心理及法律的相关课程,帮助孩子系统完善建立法律观念,提升道德素养;对一些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应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正和引导教育,帮助其回归正轨,并与家长积极建立双向沟通机制,让双方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从源头预防隐患,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当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防治,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治理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引起足够重视,各司其职,才能将将矛盾化解于无形,防患于未然。杨洋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