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资助,公平之外更应彰显人性温暖
最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些学生饭卡里,突然凭空多了720元,这让学生们摸不着头脑的钱,是学校根据大数据平台分析后,对贫困学生进行的一种“隐形资助”。
近年来,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谁能比我穷”,并接受投票,得票高者才有资格得到助学金的事件时有报道,网友们对此也褒贬不一。或许学校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刚开学,老师对学生家庭状况不了解,为防止贫困造假,把家庭状况拿到阳光下来晒一晒也不失为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办法。但要考虑到的是,既然是票选就必然和人为因素有关,人缘好的票数自然多,发言流畅表现力好的票数也不会少。如此看来,即使是现场投票也难以保证 公平。
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对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块钱的学生,按照每天6元的补助标准,将一学期的720元餐补悄悄打进学生饭卡的做法,无疑给各大高校的贫困生资助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参考借鉴。这种充满善意的“隐形资助”,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更是用数据说话让家庭生活相对困难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帮助。
贫困不丢人,但贫困是一种隐私。心理研究和调查表明,多数贫困生都更为要强,更渴望被尊重。像“谁能比我穷”的贫困竞选,即使出发点是善意的,但也应该考虑到是不是会加重贫困生的心理负担。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本就不应有贫富贵贱之分,教育的根本也在与对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尊重。助学要公正、补贴应暖心,在公平正义之外多一些人性的温暖和关怀才是补贴之外更该补齐的教育一课。国家设立各类助学金,是在最大程度上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决不能在执行时简单粗暴,歪曲了本来的好意。
教育最可贵的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迪心灵、健全人格,演讲比穷的方式需要引以为戒。在未来我们渴望看到越来越多的“隐形资助”让学生更有尊严,让教育更加温暖。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