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送礼歪风”污染了教育生态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家长们又开始纷纷“筹备”起来,每年教师节送礼的事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家长们又烦恼又焦虑: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要送的话该怎么向老师表达感恩之情,该怎么送礼才能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让老师更加照顾自己的孩子。除了在纠结送不送、送多少的同时,还在顾虑老师收不收?这成了教师节的大众现象,但确实不是一种正常现象。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是教师,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我国在1985年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以此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彰显了社会对老师的尊重程度及教师的重要社会地位。久而久之,这种尊重的表现形式演化成一股“送礼歪风”,正侵蚀污染着教育的生态环境。
作为家长,从孩子的根本利益出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通过这一“捷径”让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额外照顾。家长的“送礼”意图是对孩子成长与未来的考虑。家长竭尽所能,使出浑身解数为孩子的成长铺路,也许浑然不知送礼之风盛行,会导致学生攀比心理、投机心理日益加重,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反而背离教育的初衷。
现实中不排除存在个别老师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现象,但如果把“送礼歪风”全盘归咎于此确实有失公允,害群之马任何团体队伍都或多或少存在,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应该是教师队伍的主流现象。可老师面对家长的热情,拒绝怕失礼,收礼又心不安,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在以后的学生管理中难免让“礼物”束缚住了手脚,对自身来说,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声誉,甚至波及教育的公平。
赠送礼物,原本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现如今这一现象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送礼歪风”物化了尊师重教的情感,玷污了教师节的神圣,污染了教育生态。在抵制这种歪风下,家长应自省自觉,教师应强化行业自律,塑造良好师德;有关部门及社会加强监管,严格落实禁令;政府均衡教育资源,打造优质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消除“送礼歪风”,净化教育生态环境。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