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湖中占有很大比重,且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在乡镇农村更为突出。(来源:中国青年报)
不可否认的是,电子产品对孩子们增长视野、拓宽学习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电子产品带来的弊端同样不容忽视。面对电子产品这样一把双刃剑,谈之变色、因噎废食的做法显得有些短浅;听之任之、随波逐流的态度也不过是权宜一时,并非长远之策。如何探索出合理、理性的解决之道是应该引起整个社会重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学校、家长理应发挥各自的作用,责无旁贷,成为探索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社会方面,应正本清源。电子产品的高度普及和高速便捷的信息传播速率让孩子们的“触网”年龄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网络上每天都会涌现出数量惊人的信息,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流,成年人尚且不能完全做到去伪存真、剔除糟粕,更何况是身心发育尚未健全的未成年人。不良信息如慢性毒品一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笔者认为,想要斩断不良信息伸向孩子们的触角,最为紧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四个字:正本清源,如此才能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给孩子们提供茁壮成长的土壤。
学校方面,应循循善诱。研究报告中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儿童在上学日平均每天利用电子产品学习的时间为13.90分钟,看抖音、动画片、快手进行娱乐的时间为16.60分钟,玩网络游戏、进行网络聊天的时间为12.75分钟。在这样一张呈现“三足鼎立”之势的成绩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把电子产品用来娱乐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学习时间,这样的现状对于学生们来说实在是有些本末倒置了。虽然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学习才是孩子的天职,若是因为一时的贪玩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实在有些得不偿失。因此,学校在教授学生文化课的同时,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电子产品,让电子产品成为学习方面的助力而非前进路上的荆棘。
家长方面,应以身作则。电子产品已经成为这一代孩子成长中的必需品,但是我认为所谓的“必需”只是一个看似合理的伪命题。电子产品的娱乐性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现在生活中的一个看似自然而然、微不足道的现象更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很多家长下班之后回到家,除去做饭、做家务之外,缺少与孩子的交流,基本上都是三口之家,闲暇时间一人抱着一个手机玩儿,这样的环境中又怎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引导呢?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若是家长能够以身作则,试着放下手机,多拿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孩子还会那么痴迷于手机吗。翟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