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从教33年,公认课讲得好,但因为缺少论文,在副教授的岗位上一待就是12年。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出台,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没写一篇“达标”论文的蒋华松终于评上了教授。
近年来,国家接连出台关于改革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文件,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两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教育部、人社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等,均明确提出,改变“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人才评价标准。对于国家高层,早就认识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各地对于对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对于相关的认定标椎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地区对“没有论文也能评教授”的认识并不到位。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何为教师?德高为教,行高为师,身正为范。而时下的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不注重老师“传道受业”,老师自身为了职称的评定,一门心思扎进科学研究上,目的是为了出成果,发论文,这就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分了精力,课堂教学显得并不“走心”,这不是“舍本逐末”吗?老师为了自身的职称评定,从而忘了自己的本职,全部一门心思搞研究,那这么多的学生教育该怎么办,该谁来“教授”他们?
改变“唯论文评职称”的变态局面是大势所趋。大学之大不在于面积、教设,而在于有大学问、大智慧、大师,培养优秀的学生就需要老师们教学“走心”,毕竟本科阶段的教育对于社会和学生自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学校不重视、老师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出大问题,这个扭曲的导向早该纠正,这个困境的局面早该改变,“没有论文也能评教授”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没有论文也能评职称”这项工作虽然我们才起步,但是很有必要坚持和完善下去,教学专长型教师的评价标准要给与量化,谨防存在虚化、放水、看人情、走关系的风险。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还要下一番功夫,毕竟教育是百年大计,唯此艰难越要勇毅,为了祖国的明天,再难,我们都要坚定不移的做下去。(曹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