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仪大到彰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人文素养;小到体现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处处展现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亦或是学校教育对礼仪的解读。
记得前段时间与同事闲聊,无意中提到了家庭教育餐桌礼仪这块。“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样呢?”她充满疑惑的问。“什么样啊?”我说。她回答:“今天早晨,姑姑给我打电话,让我中午下班后去她家吃饭。我收拾好东西后,就急急忙忙的去啦。到姑姑家,姑姑正在外屋拿醋碗,屋里的表嫂听到我与姑姑的谈话声后就出来迎接我。在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中我们就来到了里屋。你猜我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呀?”她充满不可思议的表情问我。“我首先看到的是姑姑一上午精心准备的一桌子饺子么?并非如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黑乎乎的小脑袋,正围着桌子在津津有味的边吃边说呢!!小男孩说,我都吃撑啦!这时的我见到一边的表嫂脸颊上微微泛红,另一边的姑姑忙做掩饰,孩子还小,不懂事,别往心里去。来,快坐下,吃这盘!可此时的我,在心里不禁暗暗吐槽,都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啦,该有的礼数没有,作为长者不应该教导么?为什么还要给他们找个这么蹩脚的托词呢?我很费解......”其实,站在一旁的我也被这个事情深深地感触着。
身为旁观的笔者,既没有“姑姑”的解脱之意,亦没有当事者的责备之心,不痛之感。我只是为孩子的父母捏一把汗——父母对礼仪的藐视,长幼有序一词在观念中的淡化而惋惜不已。当然,每个孩子,甚至是每个大人都会对美食有迫切品尝的欲望,但任何人不能因为内心有所欲望而无视礼仪,无视应该有的起码规矩。要深知在满足自己内心欲望的同时,应该尊重道义,恪守礼仪,而非不顾其他,只管盲目的达到自己的期待,满足自己的喜好万事大吉。这样的孩子,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只会是独行者、孤独者。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论语中也曾写到“苟不教,父之过。”孩子有此种表现,客观的说,部分原因不正是该归咎于父母么?最基本的长幼有序,老幼尊卑,餐桌礼仪,应该是在孩子能自理后就应该耳濡目染亦或是直接灌输的么!!而不应该在即将小学毕业的年龄,吃饭时,客人没落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没落座时,孩子已经吃的差不多的状态!
生活中我们应坚信礼仪是增强个人修养的保障;是家庭和睦的根基;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是祖国繁荣富强的要素。作为家长我们应从小对孩子进行实践教育,而不是特定情况下的尴尬开脱。因为年少非忽视礼仪之道。(李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