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清单”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善举
发表于2019-05-07 13:32:46
摘要: 树德小学有一份特别制定的家务清单,鼓励学生在家庭寻找服务的小岗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一些劳动的技能技巧。学校将这份家务清单印在作业本

  树德小学有一份特别制定的“家务清单”,鼓励学生在家庭寻找服务的小岗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一些劳动的技能技巧。学校将这份“家务清单”印在作业本的首页,在作业本的最后一页印有“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由学生家长填写。(5月6日《焦作日报》)

  把家务作为家庭作业,制作成“家务清单”让孩子去完成,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举动并不多见。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这不仅在于劳动本身创造财富和价值,也是实现个人幸福和国家富强的必然路径,更在于学会劳动才能热爱劳动,拥有劳动的意识与本领,才会有健全而独立的人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孩子连基本的劳动都不会,不愿意通过日常细微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再远大的理想也会成为空想。

  劳动的重要性不言自喻,而不爱劳动和不懂劳动,却又是当下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困惑。基于“学习高于一切”的认知,加之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很多孩子属于家中的“小皇帝”,被爷奶和父母作为家庭的中心,人为被剥夺了劳动的权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监护人大包大揽,孩子们没有参加劳动的机会,也就没有劳动的意识和习惯,更无法收获劳动带来的快感与艰苦。曾有记者在某小学三年级一个班级里进行了调查,发现除了可以做到自己洗漱穿衣、整理书桌外,半数孩子基本不做家务。另一项调查显示,接受采访的孩子约有八成人不知道“五一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角色替代越来越严重,大有泛滥成灾之势,比如有家长请保洁工替孩子打扫教室的,也有家长请假替孩子打扫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离开父母就无法正常的生活,成为不折不扣的“巨婴”。曾经有媒体报道,一女生考上南方一所 大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突然说要退学复读……这一切是因为她发现妈妈不在身边照顾,她连袜子都洗不好,更不会照顾自己,她害怕了,想再考本地的大学。还有大学生读了两年大学,从未洗过一件衣服,全是通过快递寄回家由母亲洗的。除此之外,不爱劳动和不会劳动还有很多负面性,比如孩子可能变得投机,办事效率低下,性格变得急躁,同时也会缺乏感恩之心。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从这一点来说,抛开人格塑造的宏旨而言,仅从提高孩子的成绩的目的出发,引导、教育和培养孩子学会做家务,从小让他们养成劳动的习惯,也是必须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教育主管部门曾多次发文,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等。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的工作要点,其中“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成为一项重要的目标任务。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成为一种日常,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参与配合。很显然,学校将家务清单印刷在作业本的首页,在作业记录后面上印制了“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用家庭作业的方式进行部署和考核,既可以提升家校结合的能效,找到最佳的合作点并形成利益共同体,又可以利用学校教育便于引导、考核和监督的作用,让家长和孩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化遏制形式化倾向。因而,综合机制、效率与效果等多种因素考量,“家务清单”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善举,值得借鉴与推广。)唐伟 )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