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能做到“食不言”吗?浙江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推出“无声食堂”,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4月16日 澎湃新闻)
无声食堂将这个学校推上了风口浪尖,很多网友称赞叫好,这样的校园管理确实有力度。小学生吃饭时不停地喧哗或是打闹,本就是不好的习惯,该吃饭时就专心吃饭,吃完饭再出去闹腾,防止就餐的时候边闹腾边吃饭,吃到最后饭菜都凉了。无声食堂可以缩短约学生的用餐时间,也能减少粮食浪费情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餐习惯。
然而,连打菜都不能说话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食不言,并不是说吃饭的时候 不准发出声音,有时一些简短的轻言细语的交谈也是无伤大雅的。规定的存在是为了使管理有序,但规定当中还应当有温度,冷冰冰的规定不仅让学生抵触,更可能寒了学生心。
实际上,吃饭原本是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学习是项很紧张的工作,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一边填饱肚子,一边让思绪飞扬,这是难得的食物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但是,一群人在一起沉默地吃饭,让吃饭变成一项任务来完成,仅仅是补充能量,让孩子们觉得多压抑和别扭。长期在这种氛围中就餐,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发育吗?
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学校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并不是简单粗暴的管理和压制就可以的,过分的压制反而会适得其反。在社会学意义上,学生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个性。我们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才更有利于教学的良性互动。
学校的管理在有力度的同时,更需要有温度。有温度才能让学生觉得校园的一草一木温馨和谐,能吸引师生,才能让学生感到校园的幸福和温暖,让学生喜欢;才能够传递智慧、激活能量。有温度的学校能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每天面对的不是单一的读书做题,学生能够张扬个性,扬长避短,自信阳光的成长。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渠道,也是无数家庭的希望之灯。“无声食堂”初衷良善、方法僵化、效果不尽如人意,显然不能任由少数人孤芳自赏。它不懂得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对学生缺乏爱与感情,教育就会变得生硬与冰冷。只有关切有温度才不致落入强权、野蛮的窠臼,才不致泯灭孩子自主率真的天性。(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