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博士点新增831个,我们需要多少博士?又如何保证培养质量?
今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拟新增6个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480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5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566个。
以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为例,在上一轮的审核结果中有268个,而此次为480个,增幅达80%。而从专业学位博士点数量来看,今年新增351个,是2020年新增数量的近4倍。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 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这不由得引发一个疑问:这轮硕博士点的新增,我们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到底需要培养多少博士生?又该如何保障培养质量?
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13年,中国培养了大约50万名博士生。教育部在2022年6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则提及,过去十年共培养60万名博士生。如果再加上近两年的数据,中国培养的博士毕业生数量超过120万人。
时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2021年也公开提及,中国2020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博士生约占0.8%;而美国高等教育中博士生占比约为6%。整体上,目前中国每千人中的注册研究生数约为2.2人,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在9人左右。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来看,博士点和博士生数量未来还需要增加。
在此次新增硕博点中,对于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的支持力度也体现得较为明显。新增专业博士点占比为42%,而新增专业硕士点的比例则高达81%。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专业学位授权点总数由2012年占学位授权点总数的37.6%提升至2022年占比44.2%。其中,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增长了3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博士的专业学位发展滞后,类别设置单一,授权点数量过少,培养规模偏小,不能适应行业产业对博士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此次新增351个专业博士点,这超过了2019年之前专业博士点的总数。
可以看到,新增硕博点是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同时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需求。研究生教育作为一流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学研究的“储备力量”。新增硕博点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加强学科布局与调整的基本途径,并且也符合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硕博点增设的速度远超教育资源的增长速度时,“量”的激增便难以保证“质”的同步提升。师资力量、科研条件、教学设施等资源的相对匮乏,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滑,进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扩招的同时保障培养质量。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赵丽芳表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面临的挑战表现在:一是新增学位点在经费投入、师资引育、平台建设等方面均亟待加强;二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重大战略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和把关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论文关、出口关、就业关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从高校自身讲,首先,导师培养应‘严起来’。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培养单位应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于新任导师而言,国家、省、大学三级培训的制度要落实,如果新设学位点学校师资条件尚显不足,可通过临时从原有硕博士点学校外聘导师的形式培养新任导师。其次,硬件环境要‘提上去’。有项全国性研究生在学满意度调查显示,吃住行和后勤等硬件条件在各项目中满意度最低。培养单位对学生的服务水平要跟上,要塑造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科研学术氛围、舒心校园软硬环境中成长。”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表示。
从外部监督角度看,还要坚持实施学位点质量保障制度,通过对培养软硬件条件、毕业生水平的调研分析追踪客观评估培养水平,对不合格者采取“亮黄牌”、暂停招生等措施。“对于既有学术学位点又建设同名称专业学位点的学校,要根据学位法规定,在培养和考核评价各环节突出专业学位特色,突出人才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实践工作能力方面的培养,让‘学术的更学术,专业的更专业’。”
因此,增设硕博点与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不应仅仅着眼于“量”的扩大,更要注重“质”的提升。这意味着各大高校既要优化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同时要落实好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学位课程体系。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导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权利及立德树人职责、考核与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