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长“陪餐制”可谓一举多得
2月2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称《通知》),明确新学期幼儿园、中小学、高校等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通知》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学校相关负责人每顿饭与学生一同用餐,及时发现和解决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京报2.21)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日益严峻,尤以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最令人担忧。劣质“营养餐”,转基因食品,食物中毒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家长和社会的心。为减少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各地相继出台校长“陪餐制”,这一制度的出台,不但标志着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趋向于规范化和法治化,而且还会收到一系列的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值得点赞和推广。
校领导“陪餐制”,首先,可以给家长和学生吃一颗“定心丸”,有了校领导的陪伴就餐,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会相信饭菜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猜疑,减少矛盾的发生;其次,有利于饭菜质量的改进,校领导通过在食堂就餐,可以对食堂进行打分评定,对不合格的供餐单位,按照“退出机制”进行变更;最后,校领导通过和学生们在食堂一起就餐,可以加强和学生们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更有针对性和意义性的进行教学和管理。由此看来,校长“陪餐制”,确实是一举多得。
除了校长“陪餐制”的规定外,此次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规定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具体要求。比如在食堂食品采购方面和售卖方面的具体规定;同时,还要求学校要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制定学校食品安全风险清单,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遇有紧急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正确、果断进行处置。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整治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是更重要的还在落实,如果仅仅停留在制度和法规层面,不能落到实处,怕是再有力度的《通知》,也不能保障学生的用餐安全。
以校长“陪餐制”为代表的,校园食品安全法规条文,可谓是一举多得,值得各校园效仿落地。也希望食品安全问题能逐步推出校园的舞台,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用餐环境。(韩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