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是“质量”与“智慧”的统一
拥有几千年中华文明史的中国积淀出无数文化成果,其核心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贯穿儒家思想体系的则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强调的是人生行事,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不过分,也无不及。将“中庸”应用到当今社会则可用“平衡”来形容。“平衡” 其实本质就是一种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状态,“增一 分则胖,减一分则瘦”。照理说,这种适中的状态应该是社会的主流,然而遗憾的是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我们都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因而必须要呼唤平衡的回归。
找回遗失的“平衡”需要我们追根溯源,寻找到失衡的缘由,这就需要回归到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考量。在社会转型急剧的今天,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观念与时俱进的同时,资源配置的不公,市场经济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反映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则是“快”与“慢”的失衡,过于追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而忘记脚踏实地和把控细节。因而社会的失衡归根结底就是“快”与“慢”的失衡,如果说“快”是一种质量,那么“慢”则是一种智慧,实现“快”与“慢”的平衡则是生存处事的哲学。
快”与“慢”的平衡表现在教育生活中就是要循序渐进。“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儿童教育而言亦是如此。然而,在求快观念的影响之下,家长老师渴望孩子“速成”与孩子身心发展相对“缓慢”这一对矛盾尤为突出,于是出现了“超前教育” 现象,各种学前辅导班应运而生,这种失衡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的童年蒙上阴霾,而且培养出的将是一群“学习机器”,而非素质型人才。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静心等待花开的过程,需要给他们无限的耐心和成长空间,只有守住教育的这个平衡点,才能培养出“个性”人才。
金木水火相生相克,生命轮盘周而复始,这是自然界的平衡;经济发展稳中创新,教育发展循序渐进,这是人类社会的平衡。只要把握好平衡,该进则进,当退则退,快慢适中,方能打牢基础,实现新的飞跃!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