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 尊重比强制更重要
舒天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片天,但实际上将自己的个人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参加自己讨厌的兴趣班,承受超出自己极限的作业时,这些是否又与自己的初心有所呼应?
孩子就像娇嫩的小树,需要我们给予他们养分、灌溉与雨露。在不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时,就将自己认为的好的方式、好的东西强加给他们,到头来,或许就是“一场空”,更或许还会埋怨孩子:“给了你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你还是不行?”其实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往往那些越是自主性高、成绩优异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越是能够在教育方面给他们更多的尊重,遇事开诚布公,直接放到桌面上谈,相处起来,反而更像是朋友。而那些成绩、自主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教育则往往很大部分是强制远远大于尊重式的“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一项研究数据表明,中国的孩子对父母的满意程度普遍偏低。这和父母的教育行为密切相关。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安全边际。当过度的“自认式宠爱”触碰到他们的边际点时,他们的逆反心理或许就会“应运而生”。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他们,越是“逼”我,我就越是“反抗”,既影响孩子的心理,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更有甚者,还是一场孩子与家长间的“家庭教育成长大战”的爆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又何尝喜欢被人逼迫做自己讨厌的事情,又何尝能够轻而易举的接受超出自己身体极限的事情。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同样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或许这个孩子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认可,一句小小的鼓励或许就能够成为他不断进步的动力。或许这个孩子他不喜欢舞蹈,但报名他喜欢的街舞兴趣班,又何尝不会成为一个“王子”。
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灵性的生物,都是 的精灵,不是教育工厂流水线上的套化产物。最好的教育并不是要孩子怎么做,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方式,既然目标都一样,那选择孩子喜欢的方式,又怎不会成为一种惊喜?(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