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断剽窃黑手 让高校学术生态回归清朗
发表于2020-03-25 09:21:26
摘要: 掐断剽窃黑手,让高校学术生态回归清朗 近日,河南郑州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一毕业生在微博实名举报,称其导师剽窃她的毕业论文,未经允许发表到

  掐断剽窃黑手,让高校学术生态回归清朗

  近日,河南郑州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一毕业生在微博实名举报,称其导师剽窃她的毕业论文,未经允许发表到期刊上去,复制比达到90%。举报后涉事老师已向她道歉道歉,也要求期刊撤稿,学校领导表示已经在处理此事。(3月24日澎湃新闻)

  这是一起典型的学术不端案例,也让高校学术界为此蒙羞。其实要说毕业论文那点事,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导师署名就是发表论文的潜规则,只是没想到这位老师的吃相如此难看。吃独食也就罢了,还几乎原封不动的全文剽窃,各级标题完全一致,只有一段内容进行改动,90%的重合你让学生情何以堪?

  原以为翟博士事件后学术界的风气有所好转,没想到依然不知收敛。你哪来的底气如此明目张胆地抄袭学生论文?对于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你还有没有半点敬畏?虽说本科论文没有多少含金量,但现在的学生想要通过毕业论文所下的功夫也绝不含糊。几千字的文章是多少数据的翻阅和实验的凝练,身为导师就这么 地窃取学生成果,实在让人不齿。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谴责该导师的失范,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一个存在明显制度漏洞的高校学术生态机制就是学术不端滋生的温床。要知道,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不一样,对于“上网”没有硬性要求,查重的尺度也不一,甚至都不存在查重这一说法,相关期刊很难判断是否抄袭。此外,高校老师评职称卡论文数量,对于那些想要职称又没精力搞学术的个别人来说,拿来主义就是个捷径。

  不补上制度漏洞,剽窃的黑手恐难以掐断。一要加大查重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在技术上降低打擦边球的可能,进而倒逼严谨治学。二要调整评价制度和改变期刊的盈利模式,减轻论文数量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提高期刊发表论文的质量,改变“不看质量看作者”的发表机制。三要发挥高校学术管委会的作用,对学校内部学术不端问题进行有效监督,成为学生举报导师剽窃的途径和捍卫知识产权的保障。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想要高校学术生态回归清朗,除了靠制度正义,也得靠道德建设。学术圈是一个极为严肃的圣地,容不下虚假和演绎,高校也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回归学术本源、严谨治学这是教育的尊严。  孟伟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