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习,“卷”进下一个“Level”
刚入职的她没有固定工位,像蒲公英一样在楼层间的办公室到处“飘摇”。
不知道茶水间的位置,硬是忍住没喝水。柚子觉得自己像一个边缘人。
在学校我还是我,去那实习后好像就变成了“喂”“那个谁”。
实习不仅仅是课堂,还是实实在在的赛场。用人单位向没有经历的实习生要对口经验,没有实习机会又无法获得相关经历。
今年夏天是莉莉学生生涯中最后一个暑假,才结束期末考试,她就马不停蹄地扎进实习岗位,没给自己放一天假。
“我身边的同学暑假都留下来实习”,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的莉莉解释道。
这样拼命实习的原因只有一个——秋招。
据教育部统计,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1179万人,未来的每一年都是史上最难毕业季,想拿到一份匹配的offer更是难上加难。
大学生们只得未雨绸缪,有人选择考研考公考编,有人选择自主创业,但大多数还是在“尽早实习”的道路上争分夺秒。
实习第一天涉世第一步
“我想去电视台,所以选了播音主持专业。”
放假后,来自江西的大学生柚子从学校回到了家。尽管才大二,但她不敢闲着,趁暑假找了个电视台实习,从学生变成了实习记者。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还没体验上,柚子就感受到了新闻行业的压力,“有报道的时候,早上七点就要到岗。”柚子说,“原来媒体是这样。”
港剧《新闻女王》中女主角风度翩翩的职场形象给柚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习前一天,她在衣柜里选了又选,才挑中一套合适的衣服。“现在我每天撑把伞,涂个防晒霜就过去了。”柚子自嘲自己的不切实际。
电视与现实的反差颠覆了柚子的想象,但并没有打消她从事新闻行业的念头。不到一个月,她就开始负责一些简单的采访,看到自己参与的作品发布,课本里的知识有了实打实的用场。暑期实习只是第一步,“熟悉这里的工作方式后,我的工作效率高了,后面可能用大四一整年的时间来这里实习。”柚子表示。
实习是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一件幸运的事,但对不少青年学子而言,实习是一次结果未知的探索。
同样进入电视台实习的欣宜,被安排在后期剪辑岗位。节目母带什么时候送到,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下班。尽管分配给实习生的工作量不算多,但多数时候得昼夜颠倒——傍晚开始工作,白天用来补觉。“眼睛一睁就是吃饭,然后收到晚上干活的消息。吃饭,睡觉,工作,没有自主安排的时间。”回忆起这段实习,欣宜仍心有余悸。
虽然在片尾看到自己的署名时仍会有一丝成就感,但欣宜决定以后不再进入这一行业。“实习虽然不能让我知道适合干什么,但能让我知道以后不想干什么。”
从未入局的实习生涯
柚子入职一周后,终于不用和公司门口的自动门“纠缠”了,她的人脸信息总算被录入内部系统,“从这一刻我开始有了归属感”。
刚入职的她没有固定工位,像蒲公英一样在楼层间的办公室到处“飘摇”。除了带教老师,部门同事都鲜有交流。甚至因为不知道茶水间的位置,硬是忍住没有喝水。柚子觉得自己像一个边缘人。
实习生和正式员工之间隔着一层透明的墙壁。欣宜也有这样的感觉,“在学校我还是我,去那实习后好像就变成了‘喂’‘那个谁’。”虽然心有不满,但她安慰自己,同期十几名实习生,再加上只实习两个月,被认识不容易,没有姓名是常事。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
实习生的管理是个难题,高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并不明晰。要么管多了,实习生成为替代正式员工的廉价劳动力,要么是三不管,学生成了透明人。
“老师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跟在她后面就好了。”实习三个星期,姜姜还是有点迷茫。她入职的是一家饰品公司的广告宣发部门,主要负责拍摄在各大平台发布的产品视频,并参与直播间的中控工作。
编导专业出身,视频拍摄本是自己的对口岗位,但工作的时候只能跟在一边搭把手。就算拍摄任务不算复杂,她也无法深度参与,多半时间都闲坐在工位,“感觉我消失几个小时,甚至提前离开都无人在意。”
哪怕是在一家以扁平化管理著称的互联网公司中实习,莉莉所参与的工作内容也只有5%。“我们一组四个正式员工,我负责完成他们没时间完成的琐碎工作,就像建房子的砖一样。”改PPT、填Excel表、预约会议室等,尽管这已经是她的第三段实习,但仍只能接触到这些边缘工作。
“大家都很忙,忙到这些事情只能招实习生来做。”莉莉说。实习生们看似已入局,实则从未入局。
哪怕是这样拧螺丝的工作也是一岗难求,实习成为学生们“卷”起来的下一个赛场。
几轮实习应聘杳无音讯
用人单位与实习生的劳动关系存在法律上的争议,二者具有劳动性和教学实践双重属性,实习不仅仅是课堂,而是实实在在的赛场。
相较于低年级的大学生,希望凭借实习转正的高年级毕业生面临的局面更具代表性。
“211大学”“研究生”“多段实习经历”……这是柳柳在招聘系统上的标签,但她仍未拿到中意岗位的暑期实习offer。不同于她以往的实习经历,面向应届生的暑期实习能提供转正机会,竞争也更激烈。
在针对2024届毕业生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60.3%的毕业生在2023年开始找工作,其中,近三成毕业生的求职时间早于2023年9月。
互联网企业、行业头部公司仍是应届生眼里的“白月光”,但想进入这里工作并不容易,他们的招聘周期更长,要求更多,难度也更高。暑期实习、提前批、秋季校园招聘、春季校园招聘……面向应届生的校招能持续一整年,这意味着用人单位考量的因素更多,面试结果的等待时间更长了。
柳柳是2025届毕业生,早在今年3月份,面向她们这一届学生的暑期实习就已启动。手握几段不错的互联网实习经历,她本想通过暑期实习早点获得转正机会,然而结果却并不如人意。
一家公司的一个岗位平均要面试两轮以上,她也不记得经历过多少场面试了,然而大多数面试过后都杳无音讯。三天内没有接到通知就是没有希望了,她又接着在软件平台中点击,投递出十几个岗位,期待着明天早上起床能够接到一两家公司的面试邀约。
一场接一场的面试不断消耗精力的同时,让她对当前残酷的求职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实习时长过长或过短都需要解释,到岗速度,以及学校事务与工作冲突时的选择与平衡,都代表对当前岗位的意向程度。并且用人单位更看重与岗位相关的项目和实习经历,而学历和各类证书都是次要选项。他们追着没有经历的实习生要对口经验,没有实习机会又无法获得相关经历,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各自诉说着“招人难”和“找工作难”的苦水。
“这就是一种死循环”,柳柳深刻体会到。
由此除了在学校里能拿到的成绩和奖项,大学生们也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实习经历越多越好,证书不管有没有用都考下来,作品集也是精心请人设计,就连行为举止和性格也努力要求自己向外界喜欢的样子靠近。不管在面试中还是职场中,“E人总是受欢迎的,所以我也强迫自己‘E’起来”,作为i人的柳柳习惯性地挤出一抹笑。
实习生们挤破头想要机会,公司却在想怎么用 廉的价格找到能力出众却又吃苦耐劳的实习生,岗位简介没变,入职的要求却越来越多。普遍要求三到六个月的实习时长,即刻到岗,一周出勤四到五天,这些已经成为心照不宣的规则。即便如此,在茫茫实习大军中,能获得面试机会并成功通过面试的人仍是屈指可数。
对于毕业后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实习不仅是必选题,也是一份不设上限的答卷,做到什么程度才算 的评价标准并不在他们手中。
对于明年研究生毕业的莉莉来说,在秋招前实习三段并没有给她带来“安全感”,这仅仅意味着拥有参与竞争的“入场券”。“我身边想进大厂的人至少有四五段实习”,因为做手术休息过一段时间的她总会有“时间不够用”的焦虑。
即便这个学期还有几门未结业的课程,还有一个比赛项目压身,但她还是选择白天实习晚上学习。最忙的那几周每天只能睡4个多小时,也没有中断实习。“在秋招前我不想让我的简历中有间断。”莉莉说。最近打算离职的她,一边懊恼着没能按进度“卷”成功,一边还在“物色”着一个更好的实习机会。
下段实习,莉莉也打算进行三个月,刚好10月秋招前后就能结束。每段实习基本保持三个月,是她斟酌过后的选择,既能了解到自己想了解的东西,还能多积累几家公司的经历。“不然又‘卷’不过别人了啊。”她无奈道。
走的人越来越多了,实习生的路也就越来越窄。没人会知道一个不起眼的小岗位有多少 的人在同时竞争,更没人知道会在投递简历、综合面试、录用评估的哪一步被拒之门外,然后暂停流程,流回无人问津的人才库。“如果找工作没那么难,谁不想好好当学生,享受自己的校园生活呢?”柳柳说。
没能在暑期顺利找到可转正的实习,柳柳只好把希望放在几个月后的秋招。但她还是找了一份大厂的日常实习,“因为我不想停下来”,也不敢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