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还是个“高校洼地”吗?
深圳,不是个“高校洼地”吗?谈到就业和落户,不少人对深圳确实向往已久。
深圳发展风头正劲,先是GDP在2017年以1.8%的优势超过广州,后是在国际权威机构GaWC于2019年发布的 榜单中,首次跃升“世界一线城市”。
但一旦说到读大学,人们首先考虑的大多不会是深圳。
这座一线城市,一没985、二没211,更无“双一流”。有能力、够分数去这些学校的学生,报志愿时着实说服不了自己“屈就”在深圳。
繁华的城市,能留有多少学术土壤。/unsplash
深圳自个儿被称为“中国硅谷”,科技创新“重镇”南山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579家。被誉为“最牛街道办”的粤海街道,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而南山区的156家上市公司,超过半数都在这里。
相比之下,深圳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似乎远远落后于深圳本身。2018年公布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数排名前50的高校没有一所来自深圳。
科研能力不行,必然会成为城市发展的软肋。/unsplash
缺少科学论文和科学实验的突破性进展,即便有众多高新企业加持,深圳仍与成为先行示范区相距甚远。
业界人士认为,高校教育是深圳事业发展的短板,因此是“洼地”,深陷其中,举步维艰。
事实上,深圳这几年来对高校教育的投入 是超常规和超强度,这是应对外界质疑的最有力手段,当然也是深圳摘掉“高校洼地”这一标签的 时机。
早在2008年,深圳就提出要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如今深圳已有高校13所,分布在“南山大学城”和“龙岗国际大学园”。
发展高等教育,从源头上引进人才。/unsplash
从2016年到2017年,深圳高等教育的投入预算从42027元增长到58252元,增长率达38.61%,远超北上。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深圳首批十大创新创业基地的建立,为深圳的大学生成为“创客”提供了更多可能,更别说单单一个南山区便能为过半的在深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
尽管进展稍慢,但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不应被忽视。前者在2017年全国高校科技成果总金额中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后者已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大学在建造,人才在孵化。/unsplash
在11月中旬举办的首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提到,未来10年深圳将斥1500亿巨资,力争实现到2025年建成20所高校的“宏愿”。
目前,除了前面提到的中科院深理工之外,海洋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师范大学也在筹备当中。
说深圳校区分数低,你还未必考得上 即便深圳在努力摆脱“高校洼地”这一标签,但“异地校区不就是野鸡大学”的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变过来的。
不少家长提出质疑:“不是野鸡大学为什么分数比本部低”、“为何不在本部同城建立新校区”……
首先,“分校”和“分校区”不是同一概念,也并不都是所谓“给钱就能去读”的学校。“分校”是与本部在教学管理方面相独立的办学机构,而“分校区”则是与本部除了地理位置之外其余方面保持一致的“分部”。
“分校”与“分校区”的文字游戏,一字之差,毕业拿的证书含金量可大有不同。/unsplash
简单而言,高考录取时本部统一招录,只是刚好你的专业被分到了异地校区,而非校本部。
其次,深圳校区的分数线偏低,确实如此。
香港中文大学本部,2019年在广东的文科提前批录取分数为627分,而理科则为649分;其深圳校区,2019年在广东录取的文科学生 分为618分,理科学生 分为636分。
低确实是低了,但很容易就能考上?并不是。
想要进港中大深圳读书,文科生至少在全省位列第708名,理科生至少得在全省位列第1902名,在全省考生里那是前百分之零点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