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按性别分班,就能皆大欢喜?
民国时代,受西方教会影响,我国也十分热衷于男女分班教育。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前苏联宣布境内所有学校必须改为男女混校,分班教育开始有所松动。
紧接着的西方平权运动,男女混校逐渐占据主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香港、韩国和新加坡三地的单性别学校占比超过10%。
环顾一圈为数不多的男生单性别教育班级或学校,被cue最多的教育目标,莫过于“培养男子汉气概”。
阳刚、有魄力、勇敢等充满雄性气质的词语,成为男校用来吸引男生家长的必备神器。
那么,那些温柔细腻、敏感精致的男生呢?他们被排除在这个以“真男人”为骨架的语境里,被认为是需要改造的一群,他们身上所谓的“女性气质”需要被根除掉。
与之相反的女生班,在中华大地似乎更为常见。国内比较有名的女校有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沈阳同泽女中、大连枫叶国际学校、北京华夏女中等。 其中,有女子中学的培养目标是“求真向善,秀外慧中”。短短八个字,气场已经完全不同。
男女校想要教出来的模范学生之间的差别,在五花八门的褒义成语包装下,也依然无所遁形。
某女子中学校长接受采访时说,“每个女孩儿不可能都成为女皇,但她们都有可能成为公主”,该校毕业生要为“社会、家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课程设置上,女生审美与礼仪、艺术欣赏、形体舞蹈、家政等课程赫然在目——要知道隔壁上海八中男生班,同学们是在模拟机舱上飞机驾驶课。
伊顿公学,英国著名的男子公学,早期是一所平民学校,但到17世纪以后学校逐渐贵族化,一直以来英国的皇室成员都把男孩子送到伊顿公学,伊顿还培养了多位首相。/图虫创意
一味强调男子汉气质和淑女修养的男女校,其实就是硬币的两面,不断加深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让活在语境之外的其他同学显得格格不入。
而那些一直在单性别校园被念叨“男女有别”的同学们,又在校园里做好了迎接这个“男女混杂”社会的准备了吗?
老师们一直在忙着强调男女不同,却忽略了社会的主流运作中,男女的责任和能力都相当。但愿这个事实,不会吓坏孩子。
真正成熟的单性别教育,应该做到以适合男女生的方式调整教学方式,让同学更好地接收知识。
而不应该只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忙着给同学们的思维里,种下大人们自以为是的“正确意识”。
创新教育,说到底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在上海八中读男生班,老师们研究一套按需定制的教法,编写定制教材,开发定制课程。
在八中开发男生班的七年里,已经将校园里的一层楼改造成男生班独享的特色课程实验中心。
中心里面有科技实验室、智能生活体验室,甚至还有前文提到的“梦·飞翔”直升机航空模拟舱,还有最新的“梦·起航”军舰模拟实验室。
至于健身房、模型搭建室、实验室、乐队排练室等,更是不在话下的标配。闻一闻,空气里飘着的全是金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