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录而不读”不能全让学生背锅
苏州大学68名研究生“录而不读”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录而不读”这种情况在他们学校也存在。就在不久前,湖南大学也因“69名研究生录而不读”登上微博热搜。针对这种现象。有网友指责:被录取了却不就读,简直是浪费资源。但是,“录而不读”真的完全错在学生吗?其实不然。
据相关统计,近四十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一直呈快速增长状态,到今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已增至290万。报考的人数快速增长,但学校录取名额的增长速度却不能与报考人数的增长速度相匹配。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许多学生会想方设法为自己留下退路,在考研的同时准备公务员考试或者出国。当考研结果与自己的预期不符或者相差甚远时,学生自然会选择另一条路。这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未来多做打算,这并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除此之外,那些选择录而不读的学生,大多是被调剂的或者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更贵,而且在就业时可能会遭受歧视。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近半数考生表示不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认可,因为很多单位在招聘要求终究明确提出只要全日制研究生。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遭受歧视也是很多学生选择“录而不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研究生“录而不读”的现象,学校和相关部门也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减少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对待,减轻大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从而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入读率。同时,学校也应该根据形势调整方案,对其他同学进行补录或者增加录取确认环节,从而减少“录而不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