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立校为何需要编程机构进场
近年来有关编程教育的政策频出,要回溯到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建立在线智能教育平台,逐步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鼓励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逐步推广编程教育”等目标得到进一步确认。转过年,教育部正式推出“2017版新课标”,大幅提升在编程、算法、计算思维等方面的要求。
在此过程中,各地对编程教育积极响应。首先是浙江省率先将编程列入高考体系之中;到2018年,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纷纷将编程列入中考特招项目,关于少儿编程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政策导向促使编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刚需。
虽然政策方向已经明确,但公立校自行开展编程教育仍困难重重。
首先,师资问题是公立校所面临的最难问题之一。
作为新兴赛道,传统师资培养体系尚未来得及作出响应,高等教育内并没有编程教师的培养体系。而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其职业发展方向拥有更广阔的选择,教师一职很难成为该专业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以重庆为例,教师月薪资在2000-6000元的范围内占比达75.2%,月薪过万的教师占比仅为0.7%。反观程序员工资,在8000-20000元/月的范围内占比达21.5%。对更下沉的三四线城市,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甚至都不会选择这一类城市工作。
有行业人士指出,从事程序开发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其工资水平可以与拥有8-10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比肩。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薪资回报层面,公立学校似乎均不占优势,所以编程教学的师资来源是个较大的瓶颈。
另一方面,从教研能力上看,公立校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早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教师田迎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及,校内自主研发的编程课程,无论是在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细节颗粒度上,均有不少改进的空间。即便是北京的学校,在教研层面,也与第三方机构存在不小的差距。更逞论三四线城市的教研水平。
华创证券所发布的《少儿编程专题研究》中指出,公立校发展STEAM教育往往缺乏成体系的课程、教材和资源。STEAM教育的课程开发具备一定门槛,很多学校的老师并不具备独自完成课程体系开发的能力。作为STEAM教育分支的编程教育,更是如此。
另外,在教学硬件支持上,曾有行业人士指出,为保证设备的安全性等因素,公立学校的计算机都带有“还原卡”,95%以上的中小学计算机是100%还原。该类型计算机使用体验很差的同时,意味着学生完成作品的连续性几乎不可实现。
面对师资、硬件等方面的难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分配尚不均衡的前提下,综合来看,将对教师、软件、硬件要求更高的编程教育公司引入公立校,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方式。
业内普遍认为,若能将编程教育纳入公立校,将是“市场化供给进入学校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