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阚维:人文素养的培育也绝不仅仅是诗和史
主题为“教学相长,学以促用”的GET2019教育科技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阚维分享了题为《人文素养培养的内核与实践》的演讲。
阚维认为,应该跟大语文的实践者致敬。因为在传统的学校教育里,学科之间的壁垒森严,语文是语文,历史是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分开。而“大语文”实践开启了跨学科教学的尝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没有想到社会领域当中教学的力量,使得我们回过头来去看学校教育的不足。”阚维说。
本质上,大语文的背后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该如何理解人文素养?阚维认为,生命在不同阶段体现的人文素养特征是不一样的。儿童阶段更注重情感体验,由成人引导,主体参与,引发共鸣。青少年阶段注重经验积累,个人从被动阅读、强化认知逐渐走到建构,激活、思考和好奇。青年时期是概念形成期,人文知识结构不断发展,人文素养进入增长融汇的阶段。
阚维也从研究者的角度,对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进行了反思。他指出,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里,人文素养培养强调的内容是文和史。阚维表示,文和史是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但人文素养的培育也绝不仅仅是诗和史。“与人发展相关的内容,都应该被纳入到人文素养培育的内容当中来。”
阚维也认为,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记忆和背诵仍作为人文素养培育的核心方法,讲授式学习是人文素养培育的核心路径,这些都需要改变。
关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阚维建议,学校可以多发展校本课程,打破现有的学科课程边界非常强的情况。同时在师资上招聘有多元背景的老师,因为多学科融合才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关键。在学习方式上,应该用建构主义而非讲授主义,在教学当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复杂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视角,解决情境化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