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样本的田野式实验研究 为什么选择九年级学生作为实验样本?
发表于2019-11-22 16:49:30
摘要: 原标题:大样本的田野式实验研究 为什么选择九年级学生作为实验样本? 一直以来,关于成长性思维的理论和心理研究,受到各国教育者的关注。今年8月

  原标题:大样本的田野式实验研究 为什么选择九年级学生作为实验样本?

  一直以来,关于成长性思维的理论和心理研究,受到各国教育者的关注。今年8月,《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权威文章,美国、智利等国研究人员,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成长型思维”对学业发展和成长的重要价值。结合这一实验结果,我们该如何运用“成长型思维”?外滩教育特约撰稿人,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党支部书记,郑钢老师为我们带来分享。

  说起成长型思维,关心教育的人一定不陌生,这个理论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2006年提出,在其著作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思维模式:成功的新心理学》一书系统阐述。

屏幕快照 2019-11-18 下午1.49.37.png

  它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在成长性思维理论诞生的十几年来,这一理论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美国、智利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对它开始“田野式实证研究”,研究实践效果如何。

  2019年8月,《自然》杂志,学术界大名鼎鼎的杂志,刊登了权威文章,告诉人们成长型思维的作用和价值。

  《自然》杂志官网

  大样本的田野式实验研究

  大家都知道,要发表在《自然》这本杂志可不是容易的事。世界上有三大主流的自然科学研究杂志,《自然》《科学》《细胞》。

  每一篇发表在这些刊物的文章自然是字字如金,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代表的是 含金量、最权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这篇关于成长型思维的文章一经发表,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文章的标题是《一项全国性的实验揭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旗帜鲜明地从科学实践和实验的立场,揭示成长型思维的实践效果,表明成长型思维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

  这项实验由全美学习思维研究负责,参与者是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大卫·伊格尔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保罗.汉塞尔曼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

  他们随机在美国挑选了65所普通的公立学校为实验校,并挑选九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在学校提供名单和成绩后,项目组从中随机挑选学生,体现了实验对象的多样性和异质性,确保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最后参加实验的学生多达12490名。

  多样性和异质性,这一点,这从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种族背景看得出:11%的人自称是黑人或者非裔美国人,4%是亚裔美国人,24%是拉美裔或拉丁裔,43%是白人,18%是其他种族或族裔;29%的人表示,他们的母亲拥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

  然后,他们又在一万多名学生中,挑选出那些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的,绩点成绩往往在2以下(满分为4)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成立小样本组,与大样本组进行比较研究,看看成长型思维培养是否有帮助,对哪个人群更有帮助,这样更具科学性。

  为什么选择九年级学生作为实验样本?

  为什么选择九年级学生作为实验样本?因为在美国K12的教育体制,九年级是极其关键和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是高中一年级,是学生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过渡的时间。

  很多数据证明,不少学生到了九年级,在新的学习环境会碰到很多不适应;而且,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学业程度也一下子难了很多,课程也增加了不少,他们的学习成绩会下降的很厉害。

  如果此时干预或者指导不及时、不恰当,学生则会大伤元气,再也无法恢复学习的信心。

  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学习成绩滑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成为学习的“失败者”,个别学生甚至破罐子破摔,由于学业失败的影响,社会的适应性和人格成长发生问题。

  还有,美国的教育模式普遍实行的是走班制和选课制。到了高中,学会选课是学生所面临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学生一旦具有固定型思维,对于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无法正确认识的话,会无法清晰地认识自我的特长和潜能,结果是常常选择那些偏容易的课程,规避那些难度系数较高的大学先修课程。

  结果是,选择那些并不与他们的潜能相符的课程,从而影响大学申请。美国大学往往会将大学先修课程的科目和成绩作为招生和录取的重要依据。

  此时,对九年级学生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来自同伴、家人和老师的更积极的,以学习为导向的成长型激励,有助于他们走出暂时的困顿或迷茫,还可以激励学生接受更为严格和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体验,并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

  就像一个游客在爬山时,感到筋疲力尽或者力不从心时,如果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话,一定会调整策略、略微修整,再继续前进,而不是中途而废。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