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区块链,应对几何?
回到区块链在产业中的应用中来。我们在之前探讨的“区块链培训”,如果真的能得以长足地发展,其前提便是区块链在产业中的深入应用。很多时候是人们带着技术去找需求、找场景,求锤易得锤,求钉不易得钉。满腔热情而来,一地鸡毛归去。
区块链在一些行业,确实是用应用场景的。如供应链金融,将资产上链,有的区块链公司放贷的GMV达到了几十亿元。如游戏,基于EOS等公链的游戏类DAPP,达到了几万DAU。然而区块链在教育中的应用,逻辑上真的成立么?
我们看到目前在理论或者实践中的教育+区块链,大致可以按照供给端、需求端两侧的故事来分类。
供给端的故事,主要是体现在数据上。包括学情数据、学生的成长档案等。区块链本质上是一套全新的数据存储的方式,然而在各个行业中最有价值的“交易数据”在教育行业中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低频且固定化),能够上链的只有学情数据等和学习历史相关的数据。区块链+教育,理想的故事是借助区块链的匿名性、隐私性,打通目前的数据孤岛,让学生、学校、培训机构等等共享数据,从而优化供给端,做到“因材施教”。
这个其实是属于教育信息化的范畴。我们来看,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约4300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大约贡献了70%-80%的份额。[5] 也就是说约1000亿的市场化的份额。假设区块链能切下其中10%的,也即一个100级的盘子。暂且不说实际的效用,单从市场规模上看,也支撑不起资本的野心。
区块链在教育供给端的作用,至少目前看下来,不如AI+教育的吸引力大。AI讲的故事,是代替老师的成本。按照3万亿民办教育的市场规模来看,其中至少20%是教师的成本,那么对应的是6000亿级的盘子。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区块链无法做到教学交付过程的优化。而这是教育最为核心的环节。
我们再看需求端的故事,写在白皮书中的“token经济”,将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与通证挂钩,通过token进行激励,同时token可用于学费支付等。这样的故事想必在2018年的ICO市场中广泛流传。然而如同“打车链”、“消费链”,这些故事只在白皮书中成立。如果孩子们的学习需要通过金币的激励才能进行,那也是一个文明的悲哀。
教育本质是服务行业。无论技术如何升级,服务离不开人,教、学、练、测、评的闭环中,技术或许能在其中某个环节起到作用,但一定不是全部。与其对教育+区块链的模式倾注过高的期待,不如思考如何更扎实地做好服务,做好对人的管理。技术在服务业的应用,总是会比其他领域节奏慢一些。如互联网之于教育,行业的元年从2014年才开始,彼时互联网已经发展了45年了。而区块链诞生至今只有10年。假设有一天,真的有初具雏形的区块链+教育模式出现,再跟进也不晚。
但我们还是要心存敬畏。今天看不清的道路,可能就是明天最基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