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信息化公司如何做大?
中国人进一个行业最开始想的都是 “颠覆” ,上桌打牌先把牌桌掀了,然后捡地上的筹码发家致富。但是后面想想,在中国教育其实是国家的生意,牌桌上坐庄的是政府,所以之前想掀桌子的发现掀不动,就只好老老实实坐在桌子上打牌了。所以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还是要尊重教育这个行业,尊重教育市场本身的。
教育信息化企业想要突破困境,需要从产品、渠道、运营三个方向进行优化。
产品决定成败:产品具有价值才是核心,当前是要在实现普惠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信息化,所以核心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这里希望产品能从技术出发向教研切入,这样一方面可以构建内容壁垒形成差异化,另一方面当产品壁垒构建之后也有了向下游渠道议价和构建信任的空间。教研能力+技术能力很重要!目前北塔投资的爱卡的米、十六进制、合心科技就是技术出发向教研切入的典型代表,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这里学业测评产品、入校双师、教学系统、学科解决方案等都属于这一部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渠道决定生死:没有渠道,企业无法生存。发展前期合理的和渠道商进行合作,在产品和运营能力相对成熟的前提下,再去大规模入校,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既建议企业先做强(产品、运营),再做大,并且市场上注意做区域密度而不是广度,毕竟中国这么大,一个省做穿就能上市了。在企业稳定成长后,可以逐步搭建属于自己的销售团队,进行产品扩张。目前市场上知道的靠谱的渠道有校讯通渠道、电信运营商渠道、出版社和书商渠道,后面可以单独写写进行分析。
运营能力是关键:运营能力的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否高速增长,2B最喜人的地方在于续费,每年营收累计增长。当产品设计完成、渠道合作入校后,运营能力决定了产品是否能使用起来,毕竟在自成体系的学校内使用起来产品还是要有很强的运营能力。产品使用率越高,学校产品续约率越高,并且在产品使用数据不断积累的后,学校的产品替换成本越来越大,企业也就进一步获得了渠道的话语权。产品完成了在学校的高频使用,积累数据和粘性后,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一步变现。(= =当然不会是游戏和广告)。并且售前和售后运营团队的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成本,高效的运转和服务方式可以成为壁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