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教育来实现阶层的流动?
发表于2019-10-22 22:33:49
摘要: 原标题:如何用教育来实现阶层的流动? 头部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不可能公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因为它们的头部资源永

  原标题:如何用教育来实现阶层的流动?

  “头部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不可能“公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因为它们的头部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比如这些年,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几乎没有怎么增加招生,而报考的学生却增加了七八倍,就显得录取比例尤其低。

  好大学不可能多招,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教育永远是金字塔结构。就好比在上海,华山、瑞金医院,“对不起,就这么多病床”。

  另一方面,人本身就有差异,家庭环境有差异,时间、地点这些外部条件可能也有差异……这些差异最后累计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差别。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你抹不平,试图把它抹平也根本没有意义。

  不同的家庭的培养目标也不能一样。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要鼓励孩子学个“一技之长”,能实现温饱,吃穿不愁。比如现在四五十岁的浙江人里有好多特别会做生意,小生意不大,但是现金流很强。上一代对他们的教育普遍就是:你自己必须有一些本事,这种本事是“贼偷不走,水冲不走,火烧不掉”的。

  而对于大多数城市中产来说, “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是主要的机会。对我们大部分市民来讲,基本到此为止了。大家都看着创业一夜暴富的神话,但创业成功率其实真的很低。不要老想所有的孩子都去当领导,一个领导配十个兵是正常的,十个领导配一个兵,这社会就垮掉了。

  还有一些家庭想的是“我的孩子要比我强,要走精英道路”,就要知道这是一条特别辛苦的路。因为一方面基本技能得掌握,另一方面,领导力等这些能力你还得具备。

  比如,美国的一些优秀的高中,课外活动要远比中国更看重,孩子们要在这上面花更多的时间。做课外活动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将来能够热爱生活,另一个是在竞技中培养他们的勇气,获得名次,让他们能够有一些在竞争中成功的经验。

  美国的私立名校录取的具体标准,我在《大学之路》中有详细介绍,在这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先要有一个特长,再加上学业不错”,而不是像中国那样反过来,以学业为主,特长加分。

  要做到“特长”,就是州一级前几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一些朋友的孩子在搞体育,这些中学生需要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六点以前开始训练,八点钟和大家一起去上课。然后下午放学继续训练,周末更是要花大部分时间在训练上。

  因此很多人讲美国孩子的负担一点不比中国学生轻,是有道理的。相比之下,我在中国的朋友的孩子则不会在课外活动中花那么多精力。

  屏幕快照 2019-10-16 上午11.46.33.png

  “用教育实现跃层,得一层一层的看”

  “阶层的突破”是一个现在大家很喜欢谈的话题,但其实这是个理工科的逻辑,有人往上走,就一定有人在往下走。社会要在稳定的前提下,才有这样一个变化。

  如果把阶层的突破大致分一下类,可以分为两种,即贫困阶层通过教育进入中产阶层,以及中产阶层设法变成精英阶层。后一种要比前一种难得多。

  从贫困阶层进入中产阶层,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首先是父母和孩子有一个一致的目标,即父母支持孩子上学,孩子自己愿意上学。中国目前高考升学率还是非常高的,除了那些不愿意读书的人,几乎所有人都能考上大学。

  然后在大学里,掌握一项或几项技能,这是最立竿见影的。更重要的是,它与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的好坏关系不大。因此,对于底层,只要能认真读书,并不需要成绩那么优秀,也能完成进阶的第一步。容易完成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产阶层是数量最多的群体,因此进入到这个群体的机会较大。

  但再往上走就比较难了,这是中国城市里大部分中产阶层遇到的困境。比如,很多人这一代做了工程师,他可能并不希望孩子读书还只是像自己那样为了单纯的一份工作,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进入到管理层、领导层,成为精英。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这些家庭的孩子最累,因为家长不仅要求他们书读得好,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各种特长。

  由于精英群体的人数少,中产阶层完成进阶的机会并不大,这是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

屏幕快照 2019-10-16 上午11.46.54.png

  “精英背后的是见识和格局”

  不过,中产阶层难以完成这一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思维方式限制了自己和孩子的发展。

  总的来讲,我不赞同“起跑线”之说,但如果有什么起跑线的话,那就是父母的见识。当然,很难要求父母都能有见识,不过父母不断学习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好处。

  父母的精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中国父母的一个可以普遍改进之处是多陪伴孩子,而不是把他们交给家里老人去带。从某种角度讲,父母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补习班和兴趣班,多少有些不负责任。

  最后,甭管是哪个阶层的人,你想上到更高的位置,你就得在那个位置来思考,要背负更大的社会责任。

  其实精英和普通人没有一个界限。这不是像以前那样按人数来衡量,更大程度上,是说你拿了那么多资源,要拿出行动来,要对世界做正向的贡献。

  我在《大学之路》中介绍各个美国名校时指出,美国的名校各有特点,但是有一点它们是共同的,就是要培养对社会有巨大正面影响力的行业领袖和精英,那些人应该领导未来的美国乃至未来的世界。如果一个人进了哈佛大学,最后只满足于找一个收入还不错的编程工作,实在是浪费了一个宝贵的名额。

  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能够进入清华和北大的人,需要多一点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学校有责任,学生们自己也有责任,他们应该在学校期间完成对自己的塑造,而不只是学到一门手艺。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