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标大厂开放平台 更懂教育场景的AI前路是否会走的容易一些?
大厂做教育,流量说早被验证很难走得通,各大厂虽然流量池庞大,但流量真正转化为在线教育付费的用户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续费率也要靠优质内容而不是靠流量来保障。
曾经的百度、腾讯和阿里,都曾以流量优势想要布局教育而分一杯羹,但是流量易得,变现却极难。这本是有教育天然属性决定:重体验、重决策、试错成本高。流量的转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运营逻辑和转换,更多的是产品设计、强大的内容支持和服务的优化。
从流量教育变现,到试图以AI/技术开放赋能教育行业真实场景问题,Bug或许一直都在:本质还是对教育的理解以及科技该以什么角度切入,并不是单纯的能不能做的问题。
“当科技企业不断地向AI技术巅峰发起冲击时,深扎垂直行业的AI从业者正在思考如何结合场景解决用户的痛点。比起如何将技术做到极致,‘垂直行业’的AI开放平台已经开始着手推动行业的实际变革。”好未来WISROOM负责人杨松帆曾经在公开演讲中讲到。
“AI场景化难落地”的探讨也是陈年旧调。而这在理论层面上,也成了好未来做AI最大的制胜法宝:落地教育场景,深知教育需求;拥有大量真实教学数据。
2018年,BAT三巨头都在教育To B上各有动作:腾讯教育定位“工具”和“助手”,发力to B;阿里强调赋能继续深耕“家校互动”领域;百度all in AI,百度教育B端的打法聚焦于AI+教育。背后的意图都是指向都是产业赋能。
从某大厂开放平台官网可以看出,其针对教育领域主要提供的:基于语音交互、人脸识别、人体识别、AR等多项AI技术,赋能软硬件教学产品,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的教学体验;同时打造智能校园,实现校园安全、校内考勤、课堂效果监测等关键场景业务升级,提升校园生活体验和安全性,降低管理成本。
敲黑板!!可以看出大厂的优势还是在AI产业信息化和通用的AI技术研发上,泛行业的技术开放平台,关注重点更多集中在外围的信息化上。早期的AI红利被大厂们割走了,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普及,颗粒度更细分的AI和产业的结合到底该怎么做?
诚如好未来CTO黄琰所说:“AI技术的听、说、读、理解,很多通用AI公司有这部分研发。但是在教育场景中有非常强的独特性,很多的峰会上面已经有会议同声传译了,但放到课堂场景准确率只有20%都不到。它听不懂,老师说这道题3X的平方+2Y等于z,它什么都听不懂。教育场景中听、说、读、理解,未来都需要被重新定义。”
由此可见AI技术在教育中想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依赖于真实的场景需求,另一方面自然是得益于纯度更高的场景数据。反观好未来,不就是拥有大量复杂教学场景、积累了大量标注数据的场景公司吗?
据公开报道显示:在学而思线下双师课堂中,利用语音和文本理解技术,批改学生的口述练习题,使人效提升20%以上,累计为教师节省时间超过5万小时;在暑假上课高峰期,日均会有超过200万次的调用。
如此看来,相比于传统互联网大厂在教育领域的技术开放,好未来能从真实教学场景中的需求出发,搭配本身积累的教育行业的教研和管理经验,外加自研的配套软硬件产品,串联起整个【测-评-教-学-练】环节;因此也保证了场景落地下的数据纯度更高,为进一步训练AI模型提供了纯度更高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