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玫瑾:培养孩子6岁之前最重要
现在面对“亲子”“教育”等这些热门话题,很多家长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当孩子遇到了问题,不知该如何处理解决?很多家长都感叹,“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教育培养的,为什么我家的孩子总有这么多的问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的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在宁波教育大讲堂上,李玫瑾教授通过家庭心理抚养讲座为我们娓娓道来.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很多问题是大人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及时调整,孩子的问题也改变不了.如果要想培育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性格,那么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入小学之前.”
李玫瑾教授:在孩子6岁之前做好这些事,会少很多麻烦
培养孩子,6岁之前最重要
在一次论坛上,很多搞家庭教育的老专家问过我一个问题,说你是穿警服吗?听你讲课的学生是警察吗?我说是.他说你一位穿警服的为什么关注家庭教育呢?你穿警服的老师给警察上课的怎么讲家庭教育呢?
我研究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两个领域上的,一个领域是立足于公安侦查中的,包括预防犯罪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个领域就是人的心理问题的由来.
关于人的心理问题的由来,我个人在这些年中一直在做家庭抚养教育.我在专业领域讲课的时候,很多人说:“没有想到从犯罪心理学课收获最大的是知道怎么样教育孩子了,可惜我听晚了,孩子都长大了.”
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心理年龄的不同,人生可以被划分为十个时期,而18岁以前的部分又是比较重要的,按照6岁一个阶段进行划分,它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那么哪个阶段的变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便是6岁以前.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我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这在社会上算少数的心理现象,但其中的很多问题却和孩子6岁以前的家庭心理抚养有很大关系.什么叫心理抚养?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它跟平时的抚养是不一样的.心理抚养主要指父母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以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为首要目标,对其未来发展影响很大.
因此,如何对0到6岁的孩子进行家庭心理抚养、什么才是成功的家庭心理抚养等问题是每个家长都需要关注的.
关于0-6岁孩子的心理抚养,有这些误区!现在学习这几点,还不算太晚
李玫瑾教授:在孩子6岁之前做好这些事,会少很多麻烦
出了问题后再去纠正?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已经有征兆了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爱跟自己说话,有的孩子偷家里的东西,有的孩子不听老师的话,还有的孩子每天玩手机的IPAD,甚至沉迷于游戏不爱上学,更有甚者则是父母说两句就生气离家出走……谈到上面几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孩子基本都在青春期.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在孩子6岁甚至还小点的时候就已经有征兆了,只不过家长没有重视.
如果孩子的不良习惯显现出了行为问题,这就说明他已经有了相当长的不良的教育过程,也就是说,孩子出现偷拿东西、沉迷游戏等并不是现在才形成的问题,而是在6岁前可能就有一些征兆.家庭教育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现在所做的努力都会给后面减少很多麻烦,如果当初不努力,等发现孩子有问题再纠正的话,这个精力和代价是相当大的.
6岁后再给孩子树立正确观念?为时已晚!
很多时候,孩子的表情、动作都带着父母的影子,经常有人说,孩子是以家长为原件的复印版本.因为6岁前,孩子的观念有一个特点——可以通过及时的教育来改变.看一个孩子是什么样,就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俗话说“6岁看老”,因此,在孩子6岁前,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及观念非常重要.
我妈妈老是说,我成长的时候,食物很紧缺,一到吃饭我们家就来人,因为一来人我就不敢放开吃.我后来才明白为什么一到吃饭就叫他们来,我妈常说,我们少吃一口就有人家的一口.直到现在,这句话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比如我对卖菜的人,有时候他们亏我一点钱,我也不计较,因为他们生活不容易;比如订一份奶,我说这是在解决一个人的工作问题,有一份职业他就可以养活家人.这就是相互的理解,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宽容一些,这是观念都是早年父母给的.
说到底,这是家风的问题,如何营造、塑造家风,落到实处其实就是怎么样把孩子教育好,除了身体上的教育,更要注重孩子在很小时候心理上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鲜活、更立体、更健康的人!
工作太忙,让老人带孩子?其实父母的陪伴才重要
有的人认为,孩子由老人抚养就可以了,我们只需要提供足够的物质就好了,其实在这里面有一些东西是属于心理层面的,不是物质所能解决的.举个例子,很多人坐火车时间长了,或者是路上时间长了,就会找份报纸或者是手机来看看,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光坐着就很难受.孩子也是这样,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早期,除了正常的吃饭睡觉,也需要父母的陪伴与互动,但我们恰恰忽略了,觉得1岁、3岁内有什么好教育的.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你就错了,3岁以前的教育比3到18岁重要得多.因为3岁前是情感的抚养,情感抚养的多少会决定后面的很多东西.
小孩子的话不需要理会?请耐心一点,等孩子慢慢把话说完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和聆听特别重要.很多父母知道,青春期是最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因此青春期陪伴特别重要,但其实,6岁之前多陪伴孩子、多聆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也很重要,给足孩子的安全感对孩子日后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李玫瑾教授:在孩子6岁之前做好这些事,会少很多麻烦
孩子6岁之前,这些事儿建议家长一定要认真努力的去做!
在孩子3岁之前,让自己成为他的依恋
依恋就是一种一对一的情感依靠.二战时有很多孤儿,他们有的被送到养育院,有的则被送到宗教的慈善团体,这些孩子长大后大都有过寻求心理咨询的经历.心理医生在了解了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后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怀疑是不是早期的这些机构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但经过调查,发现没有,他们对孩子都非常好.医生们又继续研究,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团体养育孩子的时候是轮班制,每天有不同的人值班,时间一长,孩子就得不到依恋情感的满足,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有产生焦虑、苦恼、烦躁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问题在早年埋上祸根,成年后稍稍有一点不如意就会引发心理问题.因此,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一对一的情感依恋是十分重要的.
刚出生的孩子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碰触知觉和味道,因此,父母早期的陪伴不可缺失,这就是依恋早期抚养模式,会造就第一个台阶,如果孩子每次痛苦的时候,父母都会第一时间出现,那么下次只要他一到自己的怀里,他就知道这是让我放心的气味.
孩子出生后,父母日复一日的亲自照顾,会形成他对于满足和快乐的相关记忆,这种记忆又会形成潜意识,成为孩子一生中很重要的心理力量,让孩子具有人性.
北京有一个谋杀一家六口的案件,一个儿子把自己的媳妇、妹妹、爸爸妈妈、以及两个亲生儿子都杀了.警察在抓到他之后感觉很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家庭房产有四套,资产有六百多万,他自己则开一个饭店,妻子开美容店,每个月的收入是万元以上,衣食无忧.警察问为什么?他回答,因为爸爸妈妈对我管教太严了.其实,这一句话已经透露出一个信息,他说父母对我管教太严.通过“太”这个字,我就分析他早年不是由父母亲自带大的,他的依恋对象不是爸爸妈妈,前面如果没有形成依恋关系,后面再想管,就很难了.
另外,情感培养还会决定孩子的语言和脾气,比如说有的孩子一哭,爷爷奶奶保姆就都来了,有的孩子哭半天没有人管他,哭的时间长了他就身体不舒服,久而久之,他便知道哭没有用了,但他内在已经形成了一种记忆.到成年就会发现,有的人开车,只要看到别人想超车就火冒三丈,有的人一句话就跟你吵得头发都能立起来,这就是在一岁的时候哭没有人管的那些人,他小时候的痛苦被唤醒了,所以说成年人暴躁的喊叫和他小时候的成长是有关的.因此,父母早期的情感培养对于孩子未来的人生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苦口婆心说给孩子讲道理,不如以身做则做给孩子看
观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用自己的态度、行为示范给孩子树立一种榜样,这些都是心理的抚养.很多家长恰恰把这个最关键的部分交给了别人,每个人的养法都不一样,别人的目的是不出问题、不受伤害、不走丢,但是怎么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强调什么,这是父母的责任.
放低做家长的姿态,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李玫瑾教授:在孩子6岁之前做好这些事,会少很多麻烦
理念非常重要.我遇到过很多问题,让我感觉到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没有这个意识.比如说有个地方的中学发生了校园暴力事件,这个时候就有媒体给我打电话,请我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同时还请教我应该如何对孩子加强教育,让他不要再这样做.我当时就跟记者说,这种提法不准确,这个问题很明显是孩子身边的大人没有做到位.凡是有这种疯狂暴力做法的孩子,有很大概率是因为他曾经被人欺负,被人欺负的情况下才会伤害那些人.
所以说,家长需要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要整天跟孩子吵架,多聆听孩子的想法,调好自己的心态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在孩子6岁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很多父母会问,什么才算是“好的性格”,其实好的性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管怎么样,都始终如一.这是可以培养的,比如说,让孩子坐下来随便画,无论画成什么都表扬,甚至可以贴在墙上,但要有意地把画画的难度增强,一开始画十分钟,然后二十分钟,然后三十分钟,6岁前,让孩子能在桌前坐三十分钟就可以,这样他上学做作业就可以顺利完成了.生活中父母应该有意而为,6岁前的阶段很重要,这是行为方式建立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是克制冲动,父母可以当面把孩子管住,那孩子能不能自我管理呢?所以应当教会孩子如何克制冲动.
具体来说,在孩子6岁前,父母应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既要让孩子依恋自己,同时还要让他知道必须听父母的话,如果不听,父母就会生气,生气的后果很严重.这个“威”一般在孩子三岁上下树立起来.
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出声,不要哄,不骂不打,就说“你这样哭是不对的”,然后可以拿一个凳子坐在那.孩子闭着眼睛哭,他会悄悄睁开眼看,想“你怎么还不来抱我”;第二次继续哭,然后再睁开眼,看看怎么还不理我,然后继续哭;到第三次的时候他自己就不哭了.这个过程就是让他知道,是他自己不对,哭是没有用的.等他哭完了,家长可以拿热毛巾帮他擦擦脸,让他觉得父母还是爱自己的.擦完了以后,给他个拥抱,再坐下来,问他“要哭吗,要哭接着哭,我等你哭完”,这个时候他就知道,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是无语自威.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只要拉下脸,孩子就明白了.
这个威严很简单,但一定要早做.做完这件事后,孩子哭得很累,家长就可以帮他脱掉衣服,让他睡一会,睡着以后再离开;如果有的孩子不想睡,那就出去喝点水,或者吃一点东西.吃东西之前,家长可以说“妈妈要跟你说一件重要的事,说一说刚才哭的事”,这么做是为了让他知道这个事没有过去,也是为了告诉他以后应该怎么做.
我们也不能把孩子丢在一旁或是单独关在房间内让他一个人哭,这样会带给孩子不安全感,让孩子觉得特别的无助.我们只是需要告诉孩子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不能让他误认为我们不再爱他了.
家长树立威信的过程,也就是给孩子定规矩的过程,难免会有孩子因为害怕父母的严厉而哭闹,当关上门独自教育孩子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不要骂,骂是不好的示范,孩子以后也可能会这样做;第二不要打;第三不要在这个时候蹲下来跟他讲道理,因为他在哭,这时候父母说的任何话,都会让孩子觉得这是在求他;第四不要走开,走开没有教育意义,因为孩子看不到父母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