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色列教育“探秘”: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很甜蜜的事情
2000多年的大流散让犹太民族很早就彻悟,只有智慧和知识是散尽天涯后可以卷土重来的 “武器”。正如被誉为 “以色列国父”的第一任以色列总理戴维·本·古里安所说:“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的教育究竟有何独到之处?三个不同身份的人为你带来解答。
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很甜蜜的事情
“以色列凭什么崛起?凭人!人凭什么,凭教育!”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如此感慨。
“我们去了以色列以后,在一家商学院请了一个高学位的拉比(犹太语‘智者’的意思,多为传教的长老)给我们讲课。他的题目是:教育怎么塑造了以色列的历史。”周其仁说,所有犹太人,人人从小开始,就要接受两本书的教育:一本是希伯来文的圣经,还有一本叫《塔木德》。后者是两千年来,世世代代杰出的拉比阐释希伯来圣经的思想集合,这是一本共二百五十万字的厚重羊皮书,里头也记录了大量民间智慧、民间故事。
周其仁说,犹太人从小就拿这两本书读,要反复读一辈子。所有犹太孩子的妈妈,第一责任就是教育孩子,奶奶也要教育孙子,教育是犹太妇女最重要的天职;从小家庭教育,世代遗传。一岁怎么教育?就是给他讲这两本书里的故事。犹太孩子到五岁,基本把这两本书里的故事都听过了,然后就正式跟拉比学习。
拉比很讲究学习仪式:第一天上学一定要穿新衣服,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开心的事;对新来的同学,大家要热烈鼓掌欢迎;第一堂课教孩子些字母,是用蜂蜜写在干净的石板上,孩子念完就可以把那个“字”舔掉,或者给小孩发一块糖,每人吃一颗开始学习——使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
把问题看得比答案还重要
“犹太人怎么来来回回读这两本书呢?靠讨论式的学习。两个人看一本书: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什么意思,互相讨论式,有点怀疑论哲学,包括对上帝、对《圣经》,鼓励学生怀疑它。”周其仁说,犹太人提倡批评式教育,从小就这样。犹太人的教育,不是说拉比讲的就是真理,学生记住会背就行了;而是鼓励挑战、提问题。每天放学回来,犹太妈妈不会问教了什么、学了什么,更不问考试成绩怎么样。她就问:今天你问了什么问题吗?你问了有意思的问题吗?实际上,教育要开发智力,提倡好奇,把问题看得比答案还重要,这是以色列人思维真正厉害之处。
访问期间,以色列第一位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阿龙·切哈诺沃教授的演讲让周其仁印象深刻,从小阿龙的妈妈就这样教他:“走进一条河,你可以顺水走,也可以逆水走。但是,你要永远逆水走。”这奠定了他一辈子的人生态度。一脉相承,《塔木德》里也有一句话,大意是“人们都不同意的事情,做起来反而容易”。
接受教育不仅为自己,更为改变世界
以色列教育专家夏依·皮隆说,犹太人喜欢对话和争辩,讨厌没有思考的一团和气。两个人讨论可能会产生4个或更多意见。在以色列,每天不提出新问题的人是没有资格睡觉的。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体系始终坚守3个“秘籍”。第一,鼓励学生踊跃提问,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的不止一个,有的则无解。第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色列学生从高中起,每年必须参加60小时的志愿者活动,平均每周70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的评语与“高考”直接挂钩。没完成社会活动的学生没资格上大学,表现不好的很难得到好大学的录取。第三,反复强调我们的使命是改变世界,让学生站在更大、更高的角度看待教育,让他们知道接受教育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推动整个世界不断向前。
在以色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司其职。皮隆谈道:“犹太民族有2000多年大流散的历史背景,家庭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是所有事物的根本。家庭教育也因此在以色列的教育体系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就像手机需要充电一样,家庭就是学生的充电器,父母为我们注入活力、希望和梦想,这是教育的起源。”社会教授的是责任感,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一个人,必须学会考虑邻居、朋友等其他社会成员的感受。教导学生担起责任、融入社会是以色列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校主要是教给学生工具,帮助学生把头脑中的想法实现,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场所。
“我本人也是一名老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好老师要具备5项素质。”皮隆说,第一,要爱学生,会倾听学生的感受。第二,要给每个学生话语权,让他们可以开诚布公地发表看法。第三,坚信每个人都是天才,想方设法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提升。如果老师眼里没有天才,只能说明他能力不足。第四,老师必须是一个“关联者”,知道如何连接创新和财富、过去和未来。第五,会讲故事。数学、化学、科学等所有学科都可以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前提是老师本人得会讲故事,能把枯燥的内容说得生动。
到最后时刻,也不可以出售书本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中国留学生高崇伟说,多年来,犹太人漂泊世界,房子、财产对他们来说都是昙花一现。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会教育他们,如果不得不变卖家产以度日,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也不可以出售任何书本。
他们还会告诉孩子:“一个人的伟大源自对智慧的无上推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学者远比国王更伟大,更值得尊重。所以,在这个智慧高于一切的民族中,对孩子的教育当然离不开“智慧”二字。
“我到以色列求学,夫人和女儿来‘陪读’。在我们租住的房间隔壁,住着一位满头白发的以色列邻居,叫弗莱明。我们的初次见面并不愉快。”高崇伟讲述,那天,女儿坐在小炉子旁边等夫人做饭,弗莱明看到了就慢悠悠走过来,训斥女儿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事实上,女儿刚过5周岁生日。然后,他又转过头训斥夫人:“不要把那种落后的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等老头走后,夫人安慰女儿。女儿却说:“也许,他说的没错,我们应该入乡随俗……”这个经历让高崇伟意识到,大人往往低估了孩子认识世界和担负责任的能力,弗莱明的“直爽”让他清醒。
弗莱明的家世代是农民,但像其他犹太人一样,他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最大的希望是人格先完善起来。他在自己女儿上小学时,就在她的笔记本上写下“独立思考、懂得感恩、诚信乐观”这样的词,最后才是“学习知识”。
高崇伟说,以色列的孩子做错事,家长很少不问原因就直接责骂孩子。他们会先表现出谅解,然后以商量的态度,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
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说,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以色列人教育孩子,重点放在学会“把知识作为进取的力量、把智慧作为唯一的财富、把赚钱当作自己的天职、把勤俭当作必备的素养”,学会在灵活处事和善待他人中赢得信任,学会在正确驾驭自我的同时,勇敢面对逆境的挑战。用他们的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母鸡都会,关键是要教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