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游戏的三层教育价值
在游戏众多的教育价值中,我想可以总结成这样三层教育价值:依次为游戏动机、游戏思维和游戏精神。
游戏动机。人们之所以会想到将游戏用到教育中,自然是希望借助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这是游戏最核心最基础也 操作性的价值。之前也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游戏确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巴拉布(Barab)等人曾以Quest Atlantis为研究环境,来对比研究叙事性学习(简称SBL)和游戏化学习(简称GBL)的效果。研究显示,95%采用SBL的学生是为了获得高分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学习,而采用GBL的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是为了高分或完成任务而学习,高达65%的学生提出他们学习仅仅是因为“想学”。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用的游戏动机这四个字,其实包括了游戏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观方面的价值。比如现在社会各界非常看重创造力培养,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在游戏时,儿童是自发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而这正是创造的基本条件或前提。
游戏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一定非要用纯粹的游戏,但是可以将游戏的元素或机制用到学习中,这就是游戏化思维。
游戏化(Gamification)近几年在商业领域应用特别广。比如瑞典一个地铁站曾别出心裁,将楼梯的每一个台阶设计成了一个钢琴琴键,走在上面可以弹出钢琴的声音,结果吸引了很多人走楼梯,同时达到了节能环保和促进人们运动的目的。还有微信红包,它可以给一群人发放随机金额的红包,这个小小的游戏化设计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挑战心,结果一下子使传统的发红包活动变成了一场抢红包的游戏,客观上促进了微信的快速发展。
游戏化在教育中的应用也由来已久,比如现在的一些学习网站中,会利用积分、徽章、排行榜等元素来激发孩子们的挑战心。我们曾经以爱课程的《游戏化教学法》慕课为例,基于机制、动态、美学(MDA)游戏设计框架,并选择以真人手绘背景、增加故事元素、增加角色扮演等方式,对慕课课程视频进行游戏化设计,效果良好。其实,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也经常使用游戏化思维技巧,比如孩子们表现好就发个小奖票,或者发朵小红花,这也是游戏思维的运用。
游戏化的核心,实际上还是发挥了游戏有助于激发动机的特点,只不过这里激发的不是表面上的休闲娱乐、逃避、发泄等动机,更多的是麻省理工学院马龙(Malone)等人提到的挑战、好奇、竞争等深层动机。在实际应用时不一定要拘泥于游戏的外在形式,而是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活动中有机地融入游戏元素或游戏设计或游戏理念。
游戏精神。游戏是假的,但是人们对待游戏是非常严肃和认真的。游戏是重过程不重结果的,顾明远先生曾说过现在的教育过于重结果不重过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让学习者像对待游戏一样去对待学习过程呢?不管结果如何,每一天都去努力认真地学习就可以了。这就是游戏 层次和最有意义的价值——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指的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它表示人能够挣脱现实的束缚和限制,积极地追求本质上的自由,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之一。简单地说,游戏精神就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自由地追求本质和精神上的自由。
对于儿童肯定是这样的,就如福禄培尔所言:游戏是儿童发展的 阶段,人的最纯洁的本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其实对青少年乃至成人亦是如此,在游戏研究的先驱者胡伊青加看来,人类社会的很多行为都是可以和游戏联系起来的,人本质上就是游戏者。而德国诗人席勒更认为:“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该观点从某种角度上也阐明了游戏精神的价值。
当然,要发挥游戏精神,就要尽量给学习者一些自由度,让他们尽可能地自由自愿地去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上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游戏动机是最基础也 操作性的价值,它强调利用游戏来激发学习动机;游戏思维则表示超脱出游戏形式,强调将非游戏的学习活动设计成“游戏”;而游戏精神则是最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