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交密院正式停招!300多名在读学生 一觉醒来学校没了
300多名在读学生,一觉醒来学校没了。去年传得沸沸扬扬的上交密院结束合作传闻,终于迎来结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这是继佐治亚理工学院深圳学院关停之后,又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宣告结束。短短几个月,多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叫停,这场风波的落幕,也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未来带来了新的质疑。
01
上交密院正式停招
上交密院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之一,专注于工程科学领域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作为国内录取分数线 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上交密院每年学费仅7.5万元,成为很多追求性价比留学家庭的理想选择。
上交密院的合作办学项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本土化的4+0项目,另一类是2+2或3+1的联合培养项目。
过去20年来,学院在升学上的表现相当亮眼。以2024届毕业生为例,本科去向包括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卡内基梅隆、加州伯克利、耶鲁等世界顶尖学府,其中21人本科出国直博。
这样一所备受瞩目的中外合作学院,最终还是走向了终结。这一切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2024年的一起风波。
去年年底,五名中国学生被美方指控携带相机闯入密歇根州北部的格雷林营地,进行间谍活动。
据悉,当时营地正在举行军事演习,部署了大量军用车辆、帐篷和无线电通讯设备。
这些学生因观看流星雨途经演习区域,拍下相关照片后被当地执法人员抓获。当场调查发现他们的设备中存有两张军事车辆的照片。
随后,这5名学生在机场、海关等不同场所陆续接受FBI调查和审问。
这5名中国学生就是通过上海交通大学与密歇根大学合作项目来到当地。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轩然大波。
密歇根州国民警卫队总司令Gretchen Whitmer连发数条公开声明,要求密歇根大学终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还呼吁州立法机构禁止使用州政府资金支持双方的联合学院。
密歇根州国会议员John Moolenaar直接致信密歇根大学校长Santa Ono,敦促学校立即停止合作,并强调维护联邦资助研究完整性的重要性。
他甚至列举多项“证据”,指控中美联合学术机构为敏感技术的“传输带”。
正当这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又有消息称一名密歇根大学的中国学生涉嫌在美国大选期间投了非法选票。
如此敏感的时间点,再次点燃了舆论的热议,也让上交密院的处境更加艰难。
终于,2025年1月10日密歇根大学校长桑塔·奥诺在致国会议员的公开信中宣布,学校已启动为期六个月的程序,正式终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关系。
根据校方回应,目前在密歇根大学就读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学业,但是大一大二学生可能无法继续赴美深造。
合作办学本应是中美学术交流的桥梁,这样的结果令人唏嘘。
02.
政治风波下的牺牲品
目前对于上交密院关闭,网络上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五个学生,不遵守规则,擅闯军事禁区拍照,又是一起前人砍树,后人暴晒的活生生例子。
这样的事情也并不是没有先例,2020年两名在密歇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因非法拍摄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海军航空站被判刑。
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日益敏感的中美大环境。
上交密院20年合作关系从开始到终结,其实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缩影。
我们曾经写过文章分析,经济下行期间,保守势力往往抬头,各国纷纷筑起壁垒以自保。这种趋势预示着未来几年全球将愈发保守,影响将从政治经济领域蔓延至文化和教育。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关停的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去年9月初,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宣布退出其深圳合作办学机构,终止与中国天津大学的合作项目。
原因在于天津大学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根据美国国会的新规,任何与制裁名单内高校合作的美国机构将被禁止申请联邦科研资金。
迫于政策压力,佐治亚理工学院不得不放弃其在中国的合作办学计划。
美国有研究报告直接将矛头指向中美合作研究,声称这些合作“推动了中国在多个关键领域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可能应用于军事的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第四代核武器和半导体等关键技术上。
报告中点名批评了多个中美合作教育机构,包括清华大学-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研究院、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等。
这些机构纷纷面临生存危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已宣布开始放弃对TBSI的所有权,并表示正在解除该联合法律实体的初期阶段。
在不久的将来,清华大学-伯克利深圳学院也很有可能会停办。
这种趋势不仅局限于中美合作。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划自2024年起对包括17所中国高校在内的机构实施制裁,理由同样是“全球政治局势变化”。
加拿大在2024年初也公布关于“敏感技术研究及紧密关联的对策”,列出某些外国大学和专业的学生,将不能来加拿大读书,中国赫然在列。
对于计划选择理工类专业或攻读硕博学位的学生来说,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冲击。
这也为留学家庭敲响警钟,在选择留学国家、专业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要全面考虑政治环境,尤其是涉及敏感技术领域的项目,更需谨慎权衡。
03.
中外合办校夹缝求生
短短几个月内,两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先后停办,对于留学家庭来说,中外合作办学还值得选择吗?
其实,这个问题需要分情况来看。
根据教育部备案,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分为“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
其中,“合作设立机构”又分为“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法人)”和“不具有法人资格(非独立法人)”两类。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这类学校被称为“S11院校”,目前全国共有11所,分别为:
1.宁波诺丁汉大学
2.西交利物浦大学
3.上海纽约大学
4.昆山杜克大学
5.温州肯恩大学
6.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7.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8.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9.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10.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11.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这些学校具备独立办学资格,可以独立参与国内高考招生,与普通高校地位相同,且可颁发教育部承认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而非独立法人机构是挂靠在国内大学名下的二级学院,不具备独立高考招生资格,学院内的专业均为中外合作项目。
如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联合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等。
换句话说,上交密院和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的停办,与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院校并无直接关联。
对于选择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这类学校的学生和家庭来说,整体风险相对小一些。
虽然中美合作办学的前景变得不明朗,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办学项目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
例如,英国和香港的一些知名高校陆续在内地开设分校。
据传,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正计划在广东珠海开设分校,虽然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这些趋势值得关注。
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并不仅限于国际局势。
去年,上海纽约大学曾爆出一桩惊人的诈骗案。一些机构声称,支付400万元就能确保孩子进入上海纽约大学就读。
家长缴费后,这些机构租下学校对面的酒店,雇佣几名外国人假扮面试官,并伪造录取通知书、学生卡和开学礼盒等材料。
孩子被安排在酒店上了两个月的网课,直到家长发现不对劲打电话给学校,才发现自己被骗。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快速扩张,但教育质量问题也开始浮现。
一些项目优质师资引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科实力薄弱,而且部分项目还存在虚假宣传、违规招生、管理混乱等问题。
尤其是学籍归属和学历认证问题,一些家长投入高额学费,等到毕业时才发现,孩子就读的是没有资质的“野鸡大学”,不仅没有学籍,学历也无法获得认证。
总之,教育无小事,每一个决策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市场中的良莠不齐,我们虽然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但是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依然要多方考察,慎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