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跳也够不到的苹果”期待越高的父母 越可能养出不自信娃
发表于2025-01-16 21:45:25
摘要: 原标题:怎么跳也够不到的苹果期待越高的父母 越可能养出不自信娃 天底下父母,都希望孩子积极进取。但如果不注重方法和节奏,父母的高标准,对孩

  原标题:“怎么跳也够不到的苹果”期待越高的父母 越可能养出不自信娃 

  天底下父母,都希望孩子积极进取。但如果不注重方法和节奏,父母的高标准,对孩子来说就成了“怎么跳也够不到的苹果”。如此一来,孩子很容易丧失自信,进而丧失兴趣和动力。

  相比于其他,其实自信才是第一推动力。艺术治疗师宿子依老师,在博雅《儿童成长心理课》“自信篇”,讲述了一个她遇到的最焦虑的孩子,并剖析了孩子不自信的原因,及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方法论。

  01

  妈妈的标准就像一颗怎么跳也够不到的苹果

  航航,一个8岁男孩,也是我在工作中见过的最焦虑的小孩。

  有次,在艺术治疗小组中,大家都在开心地画画,七嘴八舌地讨论学校组织去的海洋馆,航航一开始也在愉快地和小伙伴交谈。突然,他安静下来,抬头看着我说:“明天语文考试。”“语文考试,你们都有吗?”我问道。“对啊,好像有个小测验吧。”其他孩子搞不懂为什么航航突然提到考试,继续聊着他们的海底世界。航航又画了一会儿,但明显可以看到,他根本无法投入到创作中。一个小墨水点被他越描越大,越描越黑,一不小心还把纸捅破了。航航憋红了脸,好像要哭了似的,把画纸撕了个粉碎。“我什么都做不好!”他大叫道,“我上次就没考好,让妈妈不开心了,这次她肯定又要说我了!”

  和航航的妈妈进一步交流后,我才了解到,原来,这位妈妈对儿子的要求极为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航航1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训练他不穿纸尿裤;大一点之后,认字、数数、英文、钢琴,航航一件也没有落下。妈妈认为儿子很有天赋,需要重点培养。大多数情况下,航航也配合妈妈做到了。他的语文成绩不算差,但在妈妈眼中,儿子总要做得更好。妈妈坦白告诉我,她也觉得,儿子其实很棒了,乖巧、懂事、学习认真。

  但是,她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有惰性。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抓得紧一点,推着孩子往前走。航航妈妈的“助力方针”是这样的:不断地给孩子定下更高的目标。比如,“这次你考90分,下次就可以考92分;这次你听写进步了,但字体还是不够工整,下次注意。”

  听到这里,不知道作为家长的你是怎么想的?对于航航妈妈的做法,你是认同还是反对呢?

  航航妈妈的高标准严要求,被航航解读为:“妈妈对我总是不满意,我永远也达不到她期望的样子。妈妈生气、失望都是因为我不够好。”慢慢地,航航开始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他对玩耍失去了乐趣,看上去总是心事重重,还会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面对挑战时,也毫无信心和动力。

  妈妈的标准,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一颗怎么跳都够不着的苹果。他累了,摔了,干脆坐在地上,告诉自己,“你没戏,别试了。”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剧照

  02

  比起树立远大目标自信才是第一重要的

  可以看到,航航妈妈和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积极进取,成为一个 的人。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其实,这就关乎,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建立。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的自信心一方面来自家人和老师的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达成的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最近发展区”(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它是由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提出的。他认为,孩子的发展有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孩子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是孩子在成人指导和帮助下可能到达的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贴近孩子现有水平的“潜力”区域。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让孩子进入最近发展区,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进步。

  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应用中,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Bruner)进一步提出了“脚手架”理论。这个概念借助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来比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概念框架。这些框架为孩子学习知识提供“支点”,使孩子更容易理解新的知识,同时和已掌握的知识更顺畅的连贯起来,直到他们不需要教育者的支持,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简单来说,“最近发展区”和“脚手架”理论,就是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多个易达成的小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可以说,问题就出在这里。航航妈妈设立的目标,既不在科学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她也没有为儿子提供“脚手架”式的支持,只是单方面地提出要求。孩子感受始终感受不到成功的经验。

  我们说,自信体现在孩子对于自身能力、努力和最终表现的正面认知上。比如,0到6岁的低龄孩子,他们的自信感大多建立在达成新的发展里程碑上。例如,学会走路、能够控制大小便,学会数数、画画等等。如果家长对这个时期的孩子过于严苛,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觉得自己是不被接纳的。那么,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就会被削弱。当孩子进入学龄阶段,开始和同龄人建立社交关系时,他们的成就往往来自于竞争,例如,考试、比赛、课堂表现,等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赢家,不被社会淘汰。但是,在教导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充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被必将经历的挫折和挑战击垮,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失败,在复杂的生活中充满勇气。

  03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5个方法论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可以说是父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那么,在具体的做法上,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呢?你不妨借鉴以下五点:

  1.在孩子犯错时,不要表现出生气的样子。自信的孩子不应该惧怕失败,要相信自己可以适应失败,下一次继续努力。当孩子粗心闯祸、输了比赛、考试不及格,甚至故意惹你生气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ta知道:你很爱ta,觉得ta是个很棒的小孩。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妈妈不仅在我表现好的时候才爱我,妈妈爱的是我的存在本身”,从而建立自我价值感。

  △《丧失名字的女神》剧照

  2.表扬孩子的努力和坚持,而不是成绩。你需要让孩子知道,掌握新技能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大多数情况下,努力只有在经历了挫折的考验之后,才会得到回报。所以要告诉孩子,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为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感到自豪。

  你还可以尝试着从看上去不那么好的事情中,找到孩子积极进步的一面。比如说:“这次数学考试,你努力准备了很久。虽然总分没有提升,但是应用题部分,我看到你没有犯上次的错误,我很高兴你在这里取得了进步。”这样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充满动力。

  3.鼓励孩子尝试新技能,找到自己的特长。帮助孩子从改变“自我认知”出发,逐步培养自信心。比如,航航在艺术治疗中接触到了轻粘土,非常喜欢,他捏了很多小动物雕塑,一点一点提升着手法技巧,最后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做了一个动物园。在学期末的艺术展里,航航看起来特别自豪,得到了很多称赞,也建立了“小艺术家”的身份认同。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孩子不断进取,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他们也会认识到,“我的努力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妈妈和爸爸。”

  4.帮助孩子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父母可以把一个长远的目标,拆分成不断递进的小目标,保证它们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间”之内。这样一来,不仅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满足,持续的成就感也有助于激励他们坚持下去。

  比如,如果孩子想要学习钢琴这门乐器,在开始练习时,家长可以把每年考级这个大目标,具体拆分成渐进的小目标,包括:多久学会识五线谱和熟悉键盘,多久可以规范指法手法坐姿,多久可以弹奏《小星星》,多久可以双手合奏,等等。就拿学习钢琴来说,刚开始入门打基础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很枯燥的,他们很容易失去积极性。所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并设置奖励机制,他们就可以在不断的成就中,获得自信和满足,建立自我效能感。

  5.示范自信,示范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保持乐观,积极应对失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挑战和挫折,也可以利用这个好时机,示范给孩子自己是如何保持自信的。例如,妈妈要考驾照,在平时的练习和科目考试中,如果遭遇失败,可以理性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完了,我就说我会考砸”,或者“我不适合开车,上路也是可怕的女司机”这类自我否定、贬低的话。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