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不读书反而想人丁兴旺 这些年底层家庭的父母被伤透了
站在当下的档口往回看,感慨无限。
短短20年,这世间的变化太大了。
肉眼可见的是城市的发展,乡村的发展,精神可见的是观念的更迭。
八九十年代,人们的观念是“读书改变命运”,“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读书。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底层老百姓谈读书色变。
多年前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不在少数,人们自然觉得读书是 的出路。
自从大学扩招以后,越来越多的底层家庭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农村,确实离开了农村,可命运并没有被改变。
“想人丁兴旺,就别让孩子读书”
前几天跟老妈打电话,从她嘴里听到了这样一句话,还是蛮感慨的:“家里有儿子读什么书啊,还是早点下来赚钱的好,女儿嘛,可以读书,读到哪是哪……”
她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有这样一个特点:男孩子没有读大学的,往往二十来岁就结婚娶媳妇生孩子了,家里至少两个孩子,人丁兴旺,生活正常。
男孩子读了大学的,奔四十了还没结婚,村子里搜罗搜罗还真不少,有一些在外工作的大学生,就只能托家里给相亲,也只能找二婚带孩子的对象了。
要么就是结婚了,不要孩子,最多也就生一个孩子,家里的父母根本就做不了主。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现象,所以才有了那句“想要人丁兴旺就别让孩子读书”的观点。
老百姓最会从现实中总结经验了。
不是谁都擅长读书
大学扩招以后,确实有很多本来就不太擅长读书的孩子,上了大学。
这让一些家长产生了错觉,以为孩子在读书上多有天赋,都能考上大学了。
其实并不是孩子有天赋,只是学校扩招了,读书的门槛降低了,只要家长愿意掏钱,孩子基本都有学上。
可是有学上,不代表有稳定的工作,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才是这部分大学生的常态。
不是说不支持父母供孩子读书,孩子如果是读书的料子,在学习上有自己的规划,父母自然没话说,是要供孩子读书,这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可是如果孩子的学习是被动的,是父母逼迫的,或者是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不想出去工作,虽然不擅长读书,但是上学可以让他们(她们)过得舒服,做父母的就要及时调整了策略了。
主动学习,通过获取越来越多的知识改变命运,被动学习,或者是拿学习当挡箭牌,那父母就等着当韭菜吧,基本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让这个普通家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不谈虚伪的,就谈现实。
我们自然可以说教育就是为了育人,让所有人都能够如何,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
现实的教育系统目的就是让所有的人各司其职,把适合的孩子输送到适合的位置上。
在教育系统这台“机器”运转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劣质”(不适合读书)的种子被提前淘汰,这些年这台机器增加了新的功能,那就是“交钱”的情况下可以不淘汰“劣质”种子,让那些不适合读书的孩子继续在传送带上被传送,只是在最后输送人才的时候淘汰掉这一部分,于是就有很多家长纷纷为此买单。
要知道结果是一样的,只是家长拿出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延迟了孩子进入社会。
为了延迟孩子进入到社会,花大价钱和大量的时间成本值吗?
而且这其中还有大量的隐形成本,包括孩子结婚生子组建家庭,包括孩子趁着年轻学习一门技术等等。
底层家庭的父母这些年也是逐渐觉醒,有的时候勉强不来,真的没有必要一定要“倾家荡产”把孩子压在教育系统上。
灵活一些,如果孩子真的就不是读书的料(家长老师都能够看得出来),不如提升孩子的独立性,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积极探索自己擅长的方向。
在“教育系统”这台机器上,花钱花时间打酱油,不如早一点认真思索能干什么,如何才能独立生存下去。
(配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