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B站评分高达9.7!这部动画只为教孩子如何勇敢做自己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主编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B站上评分高达9.7的动画片,《狼行者》。
这部片子讲述的就是关于主角罗宾,一个梦想成为跟她父亲一样猎狼人的女生,另外一个主角则是身为狼行者的小狼女梅芙与她母亲相依为命的故事。
剧情虽说是一贯的迪士尼童话路线,但整体来说,它却从头到尾都诠释一个理念,就是主角努力让自己父亲消除对狼群的偏见,而由此碰撞出来的关于亲子沟通、友情、勇敢的火花,所以今天本文也特别推荐各位爸妈带着孩子一起观看!(拉至文末即可查看观看方式)
偏见
故事发生在一个中世纪苏格兰古城里
人人提狼自危,
全城基本上处于封锁状态,
人们不敢随意出城,
到处贴满了猎杀狼的通缉令。
人们想要扩展耕地,
就需要往居住着狼群的森林扩张,
狼群则由于它们的栖息地
被人类侵犯而开始攻击人类,
因此人与狼势不两立。
主角罗宾
是一个梦想成为他父亲一样的猎狼人,
她的父亲是一个职业猎狼人,
对狼深恶痛绝。
因为他被要求要在时限内
把森林里的狼清光,
不然他就要被发配到前线成为士兵,
这样会导致他和心爱的女儿分开,
所以他出发千万森林搭设陷阱。
但因为一次阴差阳错,
罗宾遭遇狼群,
慌乱中被自己父亲设置的陷阱抓住了,
被倒掉起来,狼行者梅芙想过去救她,
却因为罗宾对狼天生的偏见和恐惧,
使她不想让狼靠近,对狼拳打脚踢,
结果迫使狼行者梅芙没办法只能硬上,
顺带咬中了罗宾的手。
也正是罗宾被化身为狼的梅芙咬到了,
罗宾因此拥有变成狼行者的能力,
她在睡觉的时候就会灵魂出窍化身为狼,
结果被他父亲发现了,
父亲不知道那个是自己的女儿,
只见到一只狼在自己女儿身边,
于是操起武器就追上去,
罗宾差点因此被杀,
尽管罗宾多次哀求靠近,
他的父亲都不为所动,
认为眼前的这只狼,
就是想伤害自己女儿的野兽。
这一前一后,
罗宾算是亲身体验了,
「偏见」这个词的威力。
包括到剧情后面,
父亲依然无法相信狼行者可以和人类共处这个事实,
以至于事情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糟。
「偏见」这个词,
打从我们出生就存在了,
对女不如男的偏见,
对孩子的思想不如大人的偏见,
对权威就是一切的偏见,
对孩子就该听父母的偏见,
偏见一词在这部电影中可谓是从头到尾贯彻。
只有当切身体会,
才能知道它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这个类比到我们现实社会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消除偏见,教会孩子勇敢做自己
当然这部剧很好的一个点就是,
狼行者梅芙,她真的一点一点的,
帮助主角罗宾消除偏见,
她无视罗宾对她的敌视,
反而是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对她开诚布公,
让罗宾认识到其实狼行者并不可怕,
不像大人宣传的那样凶残。
罗宾也因此和狼行者梅芙成为了好朋友,
这也让罗宾后来鼓起勇气
去帮忙梅芙寻找她失落的母亲,
在这个过程中,
罗宾也尝试着去劝说父亲不要对狼群存在偏见。
片中罗宾因为是女孩,
从小就被他父亲保护得严严的,
让她在家里打扫卫生,
不让她做一些打打杀杀的事情,
他的父亲也认为,
罗宾应该待在襁褓里,
而不是跟着男人一起出去野外冒险
但罗宾打心里是不认同这种偏见的,
她反其道而行之。
再有一次,
她因为父亲被城主护国公惩罚,
她被发配到「女生该做的工作」
——做一个洗碗女仆,
过着日常打杂、洗衣、做饭的日子,
这何尝不是偏见呢。
她也因此在片中产生了畏怯之心,
在梅芙想一心冒险救出她母亲的时候,
阻止了梅芙的冲动,
但她后来看到梅芙的勇往无前,
终于打消了退却的念头,
转而敢跟威权作对,
跟梅芙的母亲一起逃了出去,
成为了狼群的一员,
因为她知道,
自己并不喜欢大人说的那些
「这才是年轻姑娘的正经生活」
让孩子勇敢做自己,
说着容易,但却少有父母能够做到。
一部分源于我们父母对未来未知的不确定性,
另外一部分是基于以往的经验和判断,
下意识所的出来的结论,
这何尝不是偏见的一种呢,
孩子从小就沿着父母给ta设定的路走,
从来没有自己往外探索过,
因为我们很多人都不想承担位置的风险,
哪怕这个风险只是别人口中的一句评价。
为了你好式亲情
父亲为了女儿罗宾的安全,
和确保他们父女两不要分离,
从而对护国公的命令言听计从,
明明女儿已经劝阻得那么强烈了还一意孤行,
差点酿成大错。
罗宾的劝阻非但没效,
反而还换来「为了你好」的回应,
意思就是:
「孩子你也别思考了,
为了你好,听我说的准没错」
甚至在后面护国公下了很无理的要求后,
父亲依然盲目依从,
劝阻女儿要去否定存在的事实。
爱,是没错,
健康的爱的一个大前提,
就是不要把爱变成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裹挟。
这何尝不是现实社会中很多现象的反映呢。
为了你好式的亲情,也在某种程度上,
存在于我们日常中的一些亲子沟通矛盾中,
孩子一些最基本的决定权被父母剥夺,
即使是兴趣使然,也容易被全盘否定。
《狼行者》这部动画片,
用一条简单的故事逻辑线,
把我们很多父母都忽略的事情都重新讲了一遍,
不仅仅是想告诉我们去思考,
消除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偏见,
同时还想提醒我们,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们可以有爱,但不要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