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名校参观背后的灰色产业链:“黑客”开发抢票软件 一张票抽利三成
进入暑期,许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参观。不少人发现,许多名校的参观预约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火爆的需求也让有些人动起了歪脑筋。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公布了这样一起案件,揭开了黑客、黄牛、旅游从业人员等参与其中的倒卖高校参观票的黑色犯罪产业链。
李某某是某公司技术员,偶然的机会,在几个社交软件群组中发现,有人在交流制作抢票软件的方法。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团队检察官助理田坤:有一天在他们QQ群里有人问,有没有软件可以去抢购名校参观的票。然后他就突然想到了这一点,针对某个热门景区的系统,来设计一款外挂软件。他也是花钱购买一些底层数据、代码,自己组建,研发了针对北京热门景区的抢票软件。
王某某和张某某得知李某某的抢票软件可以抢到北京某些高校和景区的参观预约门票后,便与李某某商量合作抢票并向外出售,从中牟利。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团队检察官助理田坤:他会针对不同的景点,设计不同的抢票软件。因为每一个景区抢票软件的功能以及页面介绍、页面抢票的预约规则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据官方的底层数据来开发不同的抢票软件。
王某某、张某某与李某某约定,只要李某某能提供抢票软件,便将抢到的每张门票倒卖金额的30%转给李某某,李某某于是把软件交付王某某、张某某使用,并 提供售后服务。如果抢票软件出现问题,李某某负责调试修正。
“黄牛”发帖 专“钓”旅游从业人员
取得了抢票软件后,王某某等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发帖等方式吸引了一批旅游从业人员,并招募更多人手进行批量抢票,不到一个月时间,获利高达30余万元。
有了抢票利器,王某某和张某某开始寻找客源。他们先是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载有高校名字的帖子,或者直接发布相关标题,如“某某高校一日游”“某高校搬砖”等以吸引客源。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团队检察官助理田坤:他们会在某二手物品的交易平台、购物平台,还有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一些可以帮助代抢热门景区门票的信息。
一旦王某某和张某某等人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发布的推广帖子被人举报或被平台官方强制下架,他们便在网上搜索有进入高校或景区参观需求的帖子,并在留言区跟帖来吸引目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团队检察官助理田坤:他们也会在自媒体平台上,主动去搜索谁可以帮助我预约某热门景区的门票的帖子,然后他们就会在这些帖子的下面去跟帖评论:我可以帮你预约热门景区的门票。
有了客源渠道,王某某、张某某分别组建了以二人为首的两个犯罪窝点,购买了大量手机电脑,并招募一些键盘手来操作抢票软件,成立所谓的“抢票工作室”。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团队检察官助理田坤:导游在“出票群”里面就会将参观日期以及参观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发到这个群里。犯罪嫌疑人也就是本案的这些“黄牛”看到信息之后,通过使用抢票软件进行抢票,他们会在群内进行分工合作,分配任务共同抢票。
通过“抢票软件”预订成功后,王某某、张某某以每张热门景点门票或高校参观名额以80元至15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旅游从业人员。2023年暑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个工作室通过非法运作“抢票软件”售卖累计获利达30余万元。
抢票软件自动抢票 一秒钟批量抢票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只需要在抢票软件中提前输入游客的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便可以实现快速批量抢票,成功率可达到百分之五六十。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团队检察官白磊:为了让“抢票手”“键盘手”更好抢号,把“抢票软件”做得看来很傻瓜化的,包括游客资料,抢号时间分上午还是下午,总票源以及抢号用的手机号。暴力下单模式,抢号的频率可能会很快。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该案的犯罪嫌疑人使用抢票软件可在一秒钟之内完成抢票流程。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团队检察官白磊:正常抢号,步骤操作下来可能一分钟、两分钟就没了。但是他提前把信息输进去,一放号,可能半秒钟就已经抢到了 。
恶意抢号扰乱秩序13人团伙获刑
今年七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判处李某某等13人,6个月至4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某等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正常的预约参观秩序。
今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李某某、张某某等13人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判处6个月至4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目前该案判决已生效。旅行社运营人员高某某等4人因犯罪情节轻微,检察机关作出了相对不起诉处理,并进行行刑反向衔接,由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团队检察官白磊:本来放号系统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很多来北京带着孩子参观的家长,能够公平公正地去抢参观的票,谁抢到谁就进去。但是因为有这款恶意程序的存在,剥夺了绝大多数群众公平公正抢号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