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华大学成立2大新书院 代表了这些趋势
多知6月11日消息,6月6日,清华大学成立笃实书院、至善书院。两个书院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启动招收首批本科生,分别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智社会培养引领者。
至善书院实施文理交叉培养,联合数学系、计算机系培养引领数智社会的人才。
同时,至善学院本科生可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4个专业中任选专业,鼓励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加入教授团队和课题组。
笃实书院采用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模块涉及智能空天系统、可视媒体计算、物流与供应链等交叉多学科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在每个专业课程模块中任选课程。
清华2014年成立新雅书院,探索“通专融合”的教育模式。2020年起又先后成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求真、为先、秀钟等书院,持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在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提到,围绕“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方案》强调,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工科领域。
而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健康科学与技术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录内专业达816种。
教育部官网信息显示,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点。新增1673个、撤销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增加数量位居前三,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相对减少。而从新增的24种专业可以看出,新增的专业不仅涉及智能、智慧等高精尖技术,还涉及传统文化和体育健康等,其中,工学门类有着明显的交叉融合改革趋势。
再看近日清华大学成立的笃实书院、至善书院,很明显,亦是涉及交叉学科。可以说,近两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调整政策也符合国家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方向是以需求为导向、支持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图源清华大学官方账号)
清华大学新增书院或者专业调整均涉及到国家的需求:
致理书院、日新书院、未央书院、探微书院和行健书院,是清华大学于2020年为实现“强基计划”人才选拔与培养一体化管理而成立的。
求真书院旨在培养出一大批引领世界数学发展的一流人才,由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担任院长。
为先书院是清华大学于2022年创办的第一个聚焦工科交叉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的书院。
秀钟书院致力于培养全球绿色发展的引领者,以现代科技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
除清华大学之外,各个都在跟随国家需求,新建学院/书院,淘汰旧专业,成立新专业,而新增设的专业一般都集合了高校的优势资源,有着较好就业前景。
以下是各个大学新增学院的案例: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自2020年起,先后成立了未来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学院、智能学院等6个学院,深耕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近日成立了社会学院、人口与健康学院,将聚焦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重大战略需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贡献。
2022年,该校成立 党史党建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旨在“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 党史党建学院新路,走出一条建设具有人大特色、人大风格、人大气派的纪检监察学院新路”。
2020年,该校成立明德书院和明理书院。并于2023年9月进行优化调整,在校本部新组建新民书院、崇实书院、求是书院,在苏州校区新组建远见书院,形成覆盖六大学部与本硕博全体学生的新型书院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21年成立传源书院,并在同年9月迎来首批学生。该书院以我国航空航天领域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界泰斗文传源先生名字命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21年成立王琦书院,以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为办学目标,通过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系,形成慢病防控的中国方案,构建慢病防控的中国模式。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于2021年9月正式设立 书院——宏德书院,致力于培养宏德博学、通专融合、中西融汇,能够引领化学、化工、材料、生物、法学等科学领域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拔尖创新人才。
书院采用“三年书院管理模式”,实施“三制三化”(书院制、双院制、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模式,为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实行学生转入转出书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