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玩游戏很专注 却没法专注学习?
发表于2024-05-29 21:50:43
摘要: 原标题:为何孩子玩游戏很专注 却没法专注学习? 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操碎了心,其中最容易被诟病的是注意力问题。 一位妈妈形容自己孩子晚

  原标题:为何孩子玩游戏很专注 却没法专注学习? 

  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操碎了心,其中最容易被诟病的是注意力问题。

  一位妈妈形容自己孩子晚上写作业,写两个题,愣十分钟,再憋几个字,上厕所蹲半小时,再背几个单词,出来吃水果花二十分钟。写作业异常煎熬。很多老母亲表示,看孩子写作业,能当场直接暴毙。

  去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也反映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开小差。

  怎么办呢?训练注意力吧。然而,效果了了。

  讲道理吧:上课要认真听课,写作业要注意力集中,只有这样才能成绩好,才能上好学校,有好前程。听到耳朵结垢,也没用。

  除先天性注意力缺陷

  大多注意力是人为被破坏的

  我们经常误以为注意力问题,是意愿问题。好像孩子明白事理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就不会走神了。

  其实注意力是能力问题,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因为能力受到了损伤。

  这不好理解。因为我们明明看到他打游戏能坚持五六个小时,尿都能给憋回去;和朋友聊天,能聊到晚上一两点;拼乐高能玩一整天不疲倦,他怎么看都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

  难道他是选择性注意力不集中,仅仅在学习的时候发作?你猜对了。就这么气人!!

  这是什么道理?

  原因如下:

  ①一岁半的幼儿正处于对细微事物观察的敏感阶段,这是其有意注意力(即暗示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生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在此阶段,孩子们往往对看似杂乱无章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因而可能会频繁受到家长的制止。另外,每当孩子沉浸于自我玩耍之中,家长往往会紧随其后,不断与其交流、拥抱或亲吻,使得孩子难以获得片刻的宁静。

  ②在孩子学习的起步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做题来培养思维能力和注意力品质。许多母亲会陪伴在旁,以监督孩子的学习过程。一旦孩子出现片刻的停顿,母亲们便会采取不同的模式来应对。她们可能会以关心者的身份询问:“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是这道题不清楚吗?需要妈妈协助你吗?”或者以照顾者的姿态提供:“想喝点牛奶吗?吃点水果补充能量?感觉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同时,也有部分母亲可能会采用较为严厉的方式,如以较为急躁的口吻指出:“为什么总是这么磨蹭?这道题如此简单却还不会,这效率也太低了。”

  注意力和深度思维,都需要思考的时间去发展。这种长期处于干扰环境的孩子,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将受到损伤。

  ③现在的孩子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相较于传统书本,当下涌现了诸多更易于吸引注意力的游戏、电视节目、动漫以及小说等媒体形式,它们在争夺孩子注意力方面,展现出了多样化的商业策略和手段,让人难以完全防范。这些媒体内容设计精巧,感官刺激丰富,无需孩子主动投入注意力,便能轻易使他们沉浸其中。

  ④孩子的注意力的长度是随着时间增加的,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通常限制在5至15分钟;进入7至10岁,这一时间可延长至大约20分钟;而在10至12岁期间,孩子们能够维持的注意力时间大约为30分钟。然而,当前学校课程的安排对孩子的注意力要求远超其发展阶段所能达到的水平。

  换句话说,学校给予孩子们的休闲活动时间相对不足,而过早且过长的思维训练可能使孩子感到学习乏味、无趣,进而损害他们的注意力。

  注意力的关键

  孩子需要主动性

  学习尤其需要主动注意力。孩子们需要主动的观察思考,才能把书读好。

  但是我们培养孩子的方式和外在环境,都在削弱这种主动性。

  好多孩子被养得既不愿意动身子,也不愿意动脑子。他们只喜欢动手指。

  现在家庭孩子都少,不符合经济学上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定律。当所有的鸡蛋都在一个篮子的时候,家长们诚惶诚恐,总想着怎么让这个蛋效用最大化。结果在大部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外力总比内力大,总比内力多。

  因此,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模式表现为家长的过度劳累与孩子寻求逃避努力的策略。这种类似猫鼠追逐的戏剧性场景在许多家庭中屡见不鲜,家长们在将孩子的任务转化为自己的责任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成就。

  尽管我列举了多种可能损害注意力的方式,但我认为其中最为破坏注意力的一种,是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即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别人。

  为何在学习时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在玩游戏、观看电视或聊天时,他们却能达到忘我的状态?这是因为这些活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时间完全由他们掌控。相对而言,学习时间则是他们不得不履行的学生责任,是一种被动的参与。

  注意力的养成

  就是把孩子的事情交给他自己

  让他爬,让他摸,让他玩耍,让他脏兮兮,让他摔跤,让他自己吃饭,让他乱七八糟给自己穿衣服,让他自己写作业,让他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允许他以孩子的节奏和方式去成长。

  将孩子的事务交由他自己处理,同时也赋予了他一份自主的空间和一份担当的责任。这份自由是他成长的必要环境,而责任则是他成长的积极成果。

  此外,注意力品质还与一个关键因素紧密相连,那就是热爱。孩子往往会为自己热爱的活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我家孩子近期对尝试驾驭高跟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会穿着我的鞋子练习走路,即使偶尔摔倒,也会迅速爬起来继续尝试。这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天生具备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感兴趣事物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设法将学习转化为孩子内在的需求,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武侠小说的描绘中,大侠们之所以强大,往往是因为他们拥有深厚的内力。一旦内力丧失,再华丽的招式也只是空有其表。

  这与学习的内在动力相类似,缺乏内驱力的学习只会变得表面化,难以深入精髓。当孩子被过度逼迫,导致内在动力完全丧失时,他们的学习状态就如同失去了灵魂一般。

  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体发育,进入第二性征期,荷尔蒙分泌旺盛,但是他们没有合理的方法疏散,就会压抑青春期的冲动。最终会把他注意力放在发型、衣服、身体的姿态、皮肤、回味与同学说话的内容、观察自己心仪的人等等一系列事情上。而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力比多弥散。也就是一个人无法将自己的驱力有效而集中地投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女孩更多见。

  关于这种现象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让孩子回到人群,多参与集体活动;

  二,多参加体育运动;

  三,可以通过看推理类和哲学宗教类书籍来提高认知能力。

  注意力问题,是个广泛存在的问题。那些多年如一日能专注的人,大多干得不差。

  别说孩子,你出门在外,手机没电了,你是不是急得好像有人要召唤你去拯救世界。回家一看,除了瞎聊的,没人找你。

  注意力好,本就是个稀缺品质,实在不必太苛求。想想你我自己,不是早就原谅自己,干什么的时候都低着头玩手机吗?陪孩子、陪老人、甚至开会、工作的时候,也没少玩。咱自己注意力又能集中到哪里去?

  就像在很多家庭里,出现的画面,爸爸妈妈躺在沙发上,咧着嘴看着手机乐,一边头也不抬地训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不好好读书,像你这样以后能干嘛?

  孩子说:以后想跟你一样,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

  果然是,言传不如身教。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做的专注力研究发现,婴儿的专注时长与陪伴他的成人的专注时长密切相关。实验发现,在与孩子互动时,成人专注度高的,孩子能专注的时间是其他组的4倍。

  所以他们认为注意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要从改善陪伴他的成人的行为开始。大人如果陪伴时心不在焉、敷衍、看手机、没耐心,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就差。

  如果我们关心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提高自己陪伴的质量,且遵循以下原则:不主导、不打扰、不控制。

  来源|心种子教育,版权归原创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