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补习的怪圈 中国教育的悲哀
中国教育走到今天的样子,很多人常常在问:中国教育怎么了?我想中国教育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师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不甘寂寞、不甘落后、不甘贫困、不甘清高。
过去社会对教师的评价非常的美好:诸如“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蜡烛。”、“百花园的园丁”、“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春蚕”,这是何等高贵、何等荣耀的比喻,这是我儿时心目中发自内心对老师的那份尊敬和崇拜。时间变了,社会变了,老师变了,社会对老师的认识也变了。
女儿上小学时候发生了“不订牛奶就不能被评为三好生”的遭遇,那是因为老师把订牛奶这样的事情变成了捞取好处、分享利益的渠道,订一瓶牛奶可以有一定的分成,这曾几何时成了一种常态。牛奶只是其中之一,还有没有其他利益挂钩的事情不得而知,校长吃教科书回扣的有之,校长收“校信通”礼金的有之。
女儿小升初的时候,我竭力反对其到城市学校去读书,因为城市学校老师更急功近利,更追名逐利,而农村老师相对单纯、相对朴实很多。女儿走进城市学校没几天,班主任老师在第一次家长会上用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来暗示孩子要补课。直到家长会即将结束还有一些家长不明白班主任老师的比喻真正的意思所在。班主任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电影院的故事,一群人在看电影,本来大家都是坐在指定位置上,每个人都能看到,但是突然有些人看着看着站了起来,如果这时候你还坐着,你还能看到吗?比喻用的多么巧妙,我真发自内心地问: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有没有像编这个故事一样用心去对待自己的教学、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
在老师的鼓动下,孩子们纷纷走进培训机构,很多老师双休日也走进培训机构,有些老师与培训机构有利益再分配,有更多的老师自己在家里就搞起了补习班。
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个“成功”的老师,一定会想着法子让你的孩子死心塌地的去参加补习,他可以采用的手段很多,其实也很龌蹉。课堂上该慢讲的他快讲,让学生不能消化;课堂上该讲的内容他不讲,让学生一头雾水。学生和家长对老师这样教学风格很是无奈。如何解决?——找任课老师补习最有效。说到最有效,老师还真的有办法让参加补习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的手段一般是在周练或月考中,向参加补习的学生提前透露一两条题目,手法就这么简单,效果却是出奇的好。这样,学生去参加周练、月考一定能够比没有参加补习的学生高出10分左右(一道大题的分值)。这样就能让家长看出补习的效果,参加补习的孩子心里其实很清楚,但一般情况下孩子有自尊心,总是希望在班上或者在家长心目中有名次前移、成绩上升的效果。在任课老师家里补习成为学校教育体制外的一种“良性”循环和常态。
补习让孩子感觉到身心疲惫,女儿不止一次向我提出:爸爸,我要补习这门,我要补习那门。我听了感觉非常诧异,补习花费大量的费用不说,其实让孩子丧失了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机会,养成了对老师补习的一种依赖;丧失了自我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我对此不予认同,只仅仅选择了女儿感觉有些吃力的一两门,让孩子去补习补习。
补习的怪圈连老师自己也绕不出去。这样的事和食品安全是一样的道理,老师丧失良心的去教育学生,让孩子更多的对课堂以外的补习养成一种依赖的习惯,老师自己家里的孩子除了自己所教学科可以自己家庭辅导以外,其他学科一定也是要找老师去补习。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后来做了一位初中英语老师,他女儿初中时也一样将女儿送到语文老师家里去补习语文。老师面对今天的教育怪圈也很无奈。老师、家长,我们一起做了中国教育的“掘墓人”。
老师原本是释疑解惑、教书育人,现在只能说是教书而不能说是育人,因为老师这样的品行已经丧失了师德。
女儿在城市学校参加中考,因为均等化教育的政策因素,女儿如果在农村学校已经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分数线,但她却因为没有在农村学校读书而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但这样的事情,却有一些人在投机,让自己的孩子在城市学校上初中,把孩子的学籍放在农村学校,最后参加中考时可以享受相关政策,有人成功了,但也有人失败了。我和女儿有一样的观点: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多的应该还有学会诚实、学会守信、学会坚强、学会自我。投机也许在某个层面会成功,但实际是一个成功者最失败的地方。
女儿中考考进了一所农村区域的普通高中,我为女儿能够再次走进农村学校感到欣慰,因为农村学校老师的朴实、纯洁一定比城市学校的老师强更多倍,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事实的印证。
现在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有一些青春萌动的样子,但还不至于像城市学校老师那样无所不及的地步。农村学校的老师对学生家长的物质给予没有太大的追求,更多的是追求孩子的成长、成才,这一点是我选择农村学校的核心思维。
这次走进农村高中,学校里在暑期集中组织自学、低成本集中辅导,反而让孩子们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不再东奔西跑忙着补习。
如何解决教育怪象:严禁老师补习,严厉查处。一经查实开除并取消教师资格、不仅不能在学校做教师,甚至终身不得从事教师职业,包括不能进社会上培训机构。国家有这样的规定,但谁来执行?能严格执行到位吗?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