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有余力的高中生 带你探访武汉二中竞赛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实践模式
发表于2023-11-29 20:03:28
摘要: 原标题:如何培养学有余力的高中生 带你探访武汉二中竞赛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实践模式 近日,全国中学生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决赛成绩出炉,

  原标题:如何培养学有余力的高中生 带你探访武汉二中竞赛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实践模式 

  近日,全国中学生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决赛成绩出炉,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1)班李徐墨、吴正彬、陈易涵分别获得“一金两银”的好成绩。11月26日,该校还有5人参加了202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成绩也将于近期公布。历年来,武汉二中的学科竞赛成绩一直在武汉市高中学校中名列前茅。一所原本不是以竞赛成绩出名的老牌优质公办校,缘何会源源不断培养出竞赛人才?

  据了解,武汉二中每年招到的竞赛学生并非武汉市最顶尖的竞赛生源,学科竞赛获奖人数也不是全市第一,但学校能从入校的优质生源中,寻找出一批对学科兴趣浓厚又学有余力的孩子进行个性化培养。这批竞赛生一边兼顾综合学科的学习,一边对自己的学科领域做深入研究。他们不仅要阅读大量大学教材、论文和文献资料,还要不断和全国顶尖高手竞技、交流切磋,而且在高三回归综合学科,成绩还能在全校领先。

  九派新闻记者在武汉二中探访发现,该校的教学指导思路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提供全面、深度的学习路径,不但拓宽知识面,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该校通过竞赛的目标,初步探索出一种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实践模式。

  武汉二中化学、物理、信息技术全国竞赛获奖学生(第一排从左到右)吴正彬、李徐墨、陈易涵。

  【看大学教材和论文,求知兴趣是学习动力】

  全国中学生物理奥利匹克竞赛武汉二中获奖学生李徐墨。图/九派新闻记者卓雯青

  物理竞赛获奖学生李徐墨:在初中阶段,我常常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科普类杂志,对很多生物、化学、物理相关知识有了一定涉猎。高中正式搞竞赛后,我发现竞赛学习也是很有体系的,要有明确目标和合理的任务分配,再制定个人计划。竞赛内容难度大,我也会给自己施压,学习要更刻苦一些。在任务完成之后,我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会继续查资料、问老师,做更深入的了解。老师也会给我们找各种课题的论文,加起来有上千篇。我精读过几十篇,粗略看过的也有两三百篇。论文是别人研究的成果,我只摘取需要的内容记在本子上,再按类型整理。有时候一些论文也会犯些小错误,我和同学一起会自己纠正过来,把学习的心得感受批注在旁边,回过头看才能更好去理解。物理竞赛的难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计算难,二是思维难。如果是计算难就针对性训练计算,短时间就可以明显提升。如果是思维难,题型有创新,那就反思自己思维哪里有漏洞,总结规律,思考为何要这么做,下次遇到类似题应该用什么思路做。现在竞赛考查知识面越来越广,我会去阅读比竞赛内容更深的书籍,拓宽知识面。学物理竞赛一定要擅长总结,举一反三,只有这样面对不同题目才能有思路方法。

  全国中学生信息技术奥利匹克竞赛武汉二中获奖学生陈易涵。

  信息技术竞赛获奖学生陈易涵:我初一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学的C++编程语法,这是一种跟机器对话的语言。这门学科关注的问题很有意思,比如让你对庞大的数据结构进行整理。编写程序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就像搭积木一样,我脑海里的数据结构开始具象化,仿佛就在眼前。浓厚的兴趣是我选择竞赛的理由。高一高二我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搞竞赛,竞赛是一条艰难的路,和全国的高手过招,竞争激烈。最开始我并没有想过要取得怎样的成绩,水平也很一般,看到全国一些大佬做题思路很巧妙,十分羡慕。但随着我渐渐深入,我和他们的距离慢慢在缩小。我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达到相同高度时,我体会到努力是值得的,这也是推动我继续专注竞赛的动力。平时,我会和全国选手一起训练、模拟比赛,利用国际竞赛网站,和全球对编程感兴趣的人在线上切磋交流,学习高手的解题思路。能在高中学习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对自己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大的提升。

  全国中学生化学奥利匹克竞赛武汉二中获奖学生吴正彬(右)。图/九派新闻记者卓雯青

  化学竞赛获奖学生吴正彬:我是初三才开始学化学,并没有提早学习,后来产生浓厚兴趣,高中走上化学竞赛的道路。学竞赛就是在探索未知,科学没有边界,我只是学到很小的一部分。化学竞赛对我最大的提升是自学能力,竞赛就是老师将你引进门,给你打牢基础,其余提升的部分要靠自己看书和其他同学交流来完成。我喜欢有机化学,它变化较多,一个反应条件只要改变一点,得到的产物就完全不同,十分奇妙。我读过北大、武大、南京大学的相关教材,也阅读了一些国外相关书籍。我的学习秘诀是要自己多去钻研,书上一个问题,你不仅要弄清楚,还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结论怎么得来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就会有较大提升。未来,我会向有机化学方向做更深入的研究。

  武汉二中竞赛部主任、物理教师占存明:其实大部分竞赛生进校时对竞赛并没有感知,但他们综合学科成绩靠前,老师通过半学期观察,当其综合成绩达到“放心”的程度,再安排竞赛学习。这些竞赛生对自己目标很明确,每天的计划、每个板块和问题的安排都很清晰,他们并不是死读书,你只要给出一个范围,他都能自己去探索,并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程度。他们自己去研读大量的论文和资料,并且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段时间过后,他们的能力水平会有很大提升。

  【高三回归高考,思路开阔不会发怵】

  武汉二中化学教师熊林:现在学科竞赛只有全国决赛前50名可以保送清北。决赛二等奖以上的学生可获得破格强基计划资格,简单来说就是报考学校可能会有降分优录的政策,但也会有附带要求,比如报考清华北大学生降40分录取。所以绝大部分竞赛生最终还是要回归高考的。学生能拿到全国决赛二等奖以上难度很高,要求和限制很多,走到最后几率也不高。如果达到强基水平,比方化学竞赛湖北省初赛报名2000多人,最后进省队仅27个孩子,进了决赛之后基本上大部分能拿到破格强基资格,最终还要看高考综合成绩达到比较高的水准。现在破格强基降分也是有限的,竞赛风险比以前更高。所以高考没有捷径,任何一条路都是“浴血奋战”拼杀出来的。

  信息技术竞赛获奖学生陈易涵:高一高二我投入很多时间搞竞赛,高考综合学科投入时间比较少。我始终是要回归高考的,所以搞完竞赛我就全身心投入到综合学科的学习上,快速适应考试,很快就能找到感觉。竞赛和高考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角度的锻炼上其实是相通的。竞赛经历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另类的高考,让我对考试有了更加平和的心态,让自己更沉稳。我已经报了北大强基计划,现在全心全意回归高考。

  物理竞赛获奖学生李徐墨:虽然高二我投入更多精力在竞赛上,但综合学科一直跟着班级进度在学,作业也都按时完成。高二学校几次大考,我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物理竞赛知识量和深度远超高中体系,通过竞赛的磨练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再应对学校知识就能游刃有余。拿物理考试来说,题目给出的一些材料,因为我知识面比别人更宽广,我能看得到题目的本质极其背后的原理,思路更开阔,也能有更多解题方法。

  化学竞赛获奖学生吴正彬:其他同学三年时间都在准备一件事——高考,而我们竞赛生除了高考还有竞赛任务。在搞好竞赛学习的同时,综合学科也不能丢,这从根本上让我们更加注重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每个时期学习重心要有所侧重。比如高一综合和竞赛两手抓,综合必须打好基础,到高二全力冲刺竞赛,再到高三全面回归高考,就能迅速找到状态,保持领先。

  武汉二中竞赛部主任、物理教师占存明:搞竞赛的孩子,高三回归高考后,由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他们几乎都没有偏科,在综合考试中也表现优异,处于年级前列,面对高考能更从容。

  【公办学校如何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

  武汉二中竞赛部主任、物理教师占存明。图/九派新闻记者卓雯青

  武汉二中竞赛部主任、物理教师占存明:在二中,竞赛和综合学习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强。搞竞赛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教练能积极配合,始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踏实学习,认真钻研。学生必须学有余力,浓厚兴趣,这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动力。学校对竞赛生实行个性化培养模式,从进校开始对每个竞赛生跟踪记录,可能连学生的草稿本、笔记本都会仔细跟踪,目的是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找到他们欠缺的地方,再有针对性地训练提升。每个教练都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高一竞赛结束后,利用空余时间学科强化。高二始终保证语文和英语必须跟正常节奏一致,他们回归高考,一般不用多久就能在考试中名列前茅。

  武汉二中信息技术教师徐刚:一般来说,竞赛能力突出的学生在综合学科上都很强,但是综合学科强的学生不一定都适合搞竞赛。比如陈易涵,当初是作为高分保护生录取,而且他对信息技术学科很有兴趣,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强,又很有毅力,我们就挑选这样的孩子来搞竞赛。

  武汉二中化学教师熊林:竞赛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天分和兴趣是先决条件,但最终还是要靠个人努力。竞赛得奖、进国家集训队只是附加值,最重要的对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都会有一个很大提升。通过竞赛的磨砺,他们自学能力、自我规划能力、自律都上升到了一定高度。

  武汉二中竞赛部主任、物理教师占存明:在家长看来,搞竞赛会影响高考。他们认为时间是一定的。其实只要把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当学生把所有知识体系建立起来以后,能力就能得以提升,后面应对高考就会更加游刃有余。事实上,每年搞竞赛的学生最后在高考的终极表现,往往比普通学生水平更高。竞赛是高考的助力器,绝不是高考捷径,我们通过竞赛把学生学科特长和学习能力做了有力提升,对他们高考和将来发展方向都有很好的帮助,这也是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进行的一些有益探索。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