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是24小时回复微信的机器 老师也是烟火人间的寻常人
发表于2023-11-16 17:34:38
摘要: 原标题:教师不是24小时回复微信的机器 老师也是烟火人间的寻常人 发了这个信息后,现在下班安静了。最近,一位教龄12年的班主任老师,在个人社交平

  原标题:教师不是24小时回复微信的机器 老师也是烟火人间的寻常人

  “发了这个信息后,现在下班安静了。”最近,一位教龄12年的班主任老师,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在班级群里发的一则通知,引发了很多老师和家长的讨论。这条报道引人深思。

  这位班主任所发帖子内容是:下班后,也希望能够分出一部分精力给自己的孩子家庭,辅导下孩子的学习作业。由于要时刻留意家长信息,我完全没有心思去全心顾及孩子……她将家庭情况以及无法及时回复家长信息的原因写明,并表示:以后家长们晚上发的信息我会在第二天上班空堂时一一回复,如果是紧急事情,请直接打电话。这样的解释合情合理,容易引来共鸣。很多人在这条帖子下面留言讨论,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表示支持,一位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表示,自己一般不会在放学之后的时间打扰老师,尤其是晚上。

  家长可能并不能切身感受到老师的繁忙和无奈之处,在一些家长眼里,我只是发了一条消息而已,老师及时回复一下有什么难的?然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每天未读消息好几百条,手机一响就紧张”,这位班主任的描述揭开了诸多老师的困境:若是逐一回复,精力不济。当下,一些中小学教师背负着的压力颇多,从教学任务到其他事务,牵扯了教师很大精力,然而一些家长发了消息恨不能让老师秒回。逼迫老师分出很大精力做家长的24小时回复机器,明显是强人所难、增加负担,试问谁能做到每天回复几百条信息而不烦?何况也无必要这样做,正如杭州一所公办小学的班主任李老师对媒体所言,上班时间在群里@老师或者索性私聊留言的,内容无非是麻烦老师通知一下孩子,下课后去保安室拿课本、拿水杯、帮忙找东西,提醒孩子多喝水之类琐碎的事情。

  老师和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当然是职责所系,但凡事当有度。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没错,但这份职业也分上下班时间,也安排了老师的自我空间。老师也是烟火人间的寻常人,他们也要照顾家人,也希望拥有自己的宁静时光。他们有义务在业余关切某个学生的重要事务,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听候家长调遣。而对老师进行各种信息轰炸,试图让老师更关注、更体贴自己的孩子,这就更过头了。

  进行信息轰炸的后果,不仅挤占教师的时间,影响到备课和上课,还容易造成双方的不理解甚至对立情绪。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和家长很难建设一种令人舒服的、松弛的关系,进而影响到天真烂漫的孩子。

  强调家长和教师的边界,厘清其中的是非,从而消解乱象,恢复健康的家校联系,十分重要,迫在眉睫。

  应该说,这一乱象是在近年来才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们听说过家长肆意打扰老师的事吗?那时,家长会可能是主流的、唯一的家校沟通方式,而这种方式本身也基本上满足了相关交流沟通需求。简约而明确的联系方式,保证了家长和教师互不打扰、各司其职。在今天,这种沟通的需求不应该比过往的沟通需求更为杂乱无章。要知道,时代虽然不同,但是关于孩子在校受教育的内涵,并没有出现令人惊诧的变化。就此而言,新技术的运用,并不是人们忘却彼此的界限、随意跨界、作出苛责的理由。

  前述班主任的呼吁收到了好的效果,“现在他们几乎不找我了。有信息也不用急着回,轻松了很多。”这种坦率的叫停和沟通方式,值得借鉴。事实说明,一些家长并不是故意给老师制造麻烦,而是下意识喜欢“随时联系”。教师和家长之间只要进行良性互动,就能消解矛盾,实现共鸣。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善于为教师撑腰,抵制这类不礼貌现象。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曾发布《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提醒理解老师的忙碌:把控交流时间。群内信息主要发布教育教学等通知,若非十万火急,在当晚9:30到次日7:00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老师。这一做法,有推广的价值。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