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味作业”传统文化、学科教育等相融合让孩子真正体验年味
据媒体报道,各地给中小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年味十足,如在河南郑州,各校寒假作业年味十足、妙趣横生,比如压岁钱升“值”记、我的一张全家福等。这些作业将传统文化、学科教育等相融合,以丰富的呈现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安徽合肥,小学生的“年味作业”包括猜灯谜、识年俗。
寒假作业要求孩子体验年俗,记录过年,被不少人点赞,而这些本不应该成为一项“作业”,而是每个家庭应该给孩子最基本的仪式教育。近年来,很多人抱怨年味越来越淡,那是因为过年少了重要的仪式感,没有对孩子进行仪式教育,让孩子真正体验年味。
仪式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育,这类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在带有仪式感的活动中,进行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成长教育,比如,幼儿园孩子的毕业典礼,小学一年级的开学典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从幼儿园小朋友成为一个“小学生”;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则是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仪式。
仪式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参与者都高度重视,很“一本正经”,从着装到言行举止,都要符合仪式规范。
比如,大学生穿学位服、父母穿盛装出席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上有隆重的授予学位的环节,这和直接把学位证书发给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教育学生要记住这人生中重要的时刻,要学会感恩,要走向独立。
国外大学都特别重视毕业典礼,会邀请毕业学生的父母出席毕业典礼,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我国大学过去并不太重视毕业典礼,往往只集中开一下大会,象征性地给几十名学生代表发毕业证书就结束,现在,越来越多大学都开始重视毕业典礼,有大学甚至由校长连续站两三天一个个给毕业学生授学位。
这一仪式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这教育学生要以崇敬之心对待教育与学术。有人觉得这是做样子、浪费时间、形式主义,那是没有意识到仪式教育和形式主义的本质差别。
仪式教育是有丰富的教育内涵的,而形式主义则是只做表面文章。像过生日吃生日蛋糕、吹蜡烛,这就是仪式,平时吃的蛋糕和生日蛋糕就不一样。我国很多父母会给孩子过生日,重视生日仪式,但却很少教育孩子也要重视父母的生日。
随着物质越来越丰富,春节的变味变淡,其背后的原因,是淡化了仪式教育,仪式教育是与物质是否丰富没有多大关系的。
比如,吃年夜饭,这就是春节十分重要的仪式,不只是吃一顿饭那么简单,每家每户的年夜饭,不论丰盛与否,代表的都是一家人的团圆、亲情与祝福,不可“随意对待”,认真做一桌年夜饭,每道菜都有其寓意,这不是古板,而是在坚持中,体会年味,也增加生活的乐趣——如果就从饭菜角度看年夜饭,平时吃的都就好,为何还要期待年夜饭?
红包在近年来也有些变味,这也是因为没有重视“压岁”这一过年仪式的传承,只从物质角度论红包,变为比拼谁给的红包大,由此出现红包攀比、红包焦虑,而过年发红包,本意是祈福,并不论红包的大小、厚薄,哪怕一元钱、二元钱的红包,也代表一份珍贵的祝福。关于红包的仪式教育,应该是重视红包的寓意。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很多年青父母,是重视带孩子回家与父母团圆过春节的,但是,有的父母过年就是打麻将,而打发让孩子自己去玩,或者就让孩子玩游戏、看动画片,这就错失了仪式教育的机会。
另外,过春节主要还停留在吃与玩的层面,这没有错,但吃和玩,如果能增加仪式感、仪式教育,那年味就浓了,过节也变得有趣。而增加仪式感,进行仪式教育,需要更用心对待过年,尤其是和孩子一起体验年味、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