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考“试水”,省考上岸:应届的我如何成“公”?
我于2016年参加省考并进入公务员队伍,距今已有六年时间。24岁到30岁的青春时段里,看着单位楼前的白玉兰一次次花开花谢,不禁感叹时光飞逝。
回顾来时路,我心存感激。写下自己的备考之路,希望给备考的小伙伴们一些力量。
应届那年,我“陪跑”了国考
我出身普通家庭,一路考学,最终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让父母无忧并引以为傲。
我用力抓住可以努力的机会,用心做好可以改变的事情,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2016年,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当时课程安排已经很少了,有大量的自由时间。但是,宽松的校园生活下,是内心无比的焦虑和莫名的压力,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因为高考复读过一年,小学时又是六年制,年龄是我心头的一大考量因素。大三的暑假,我逃离了炎热的宿舍,同时也失去了考研准备的先机。在无数次摇摆和内心挣扎之后,我选择了毕业后工作。
公务员是一个社会认可度很高的职业,在我经济不发达的家乡城市更是如此。
2015年底,我用“裸考”的方式体验了一次国考,成绩比心理预期要好。以上多种因素下,我孤独一掷地选择了公考,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备选项。
身边大多数同学在准备考研,将公考、教师入编等考试作为考研结束后的退路。相比之下,我将全部鸡蛋放入一个筐子里,看似很危险。我给自己打气:“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奔赴自己的目标”。
3月份,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如期而至,这也是我系统学习的起点。之前的学习,有些走马观花,并没有仔细研究和思考,只是看了看书、了解了题型。
一个多月后就要考试了,时间仿佛是秋天的树叶,漱漱而下,让我有了紧迫感。于是开始了每天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
上午卡着时间做整套行测真题、午睡前在APP上做一些小练习,下午用边看题边看答案的方法研究申论,晚上则是在本上整理当天的错题。
我用来“练手”的国考,给了我一个经验——选择合适的岗位。当时我只是想着以考代练、以考代学,没有想着要考上,就直接选择了外交部一个限制不多的岗位。
我的舍友,则是筛选后报了一个限制条件较多的岗位。最终,他分数比我低很多,却如愿上岸。
省考,我开始重视选岗
羡慕之余,我认识到:每次考试,都是机会,不能错失,要紧紧抓住。
先是将自己符合条件的岗位都挑出来,再按照专业、性别、政治面貌等限制条件进行排序。限制越多,岗位排序则越靠前。
之后,和家人一起探讨,选择出了合适的岗位。报考后,学习也更有动力了。
每一天都很充实,学习填满了我全部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让我获得了久违的内心平静。看着自己做题速度加快,正确率提高,内心涌起了一种特别的快乐。
行测的学习让我很有成就感,但是申论却遇到了提升障碍,尤其是最后的大作文。
由于我对国情社情了解不够,我的文章总是缺少前瞻性、宏观性和操作性,显得稚嫩。加强积累迫在眉睫,不能再闭门造车了。
这时,我想起了高中时老师推荐看的《半月谈》。这本杂志可读性很强,并不讳莫高深,涵盖了时政要点。
我立马订阅了10本杂志,看杂志是那时学习的 放松。我将那些自己想不到的对策措施摘录下来,考试时可能用上的案例反复研读。
我在《半月谈》看到过一句很喜欢的话:“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它被写在本上、记在心中,更用在了考场。这句话是申论大作文的结尾,更是我备考的心得。
参加工作后,我还是偶尔会在某个时刻,想到这句话,想到那些上自习上到图书馆闭馆、街上店铺关门的夜晚。
想前头,进心头
用对了努力方式,我终于厚积薄发
我始终记得出笔试成绩的日子——6月8日。查到笔试第一,我十分惊喜和开心,立刻告诉了家人和舍友。我的好朋友兰兰得知后,晚上回宿舍路上给我买了一支抹茶味的冰激凌。
身边人对我说:“因为你,我知道了天道酬勤”。而我自己,也深深体会到了努力的甜蜜。
因为笔试时知识储备较足,我之后的面试学习也很顺利。看到面试题目,内心就有很多想法,之前积累的好句子也派上了用场。
我不仅天天在家人面前练题,还组织同学一起模拟考试。面试的法宝是不紧张、我口说我心、忘掉这是一场考试。
面试当天,抽签抽到了下午场的第二个。刚进考场,心跳巨快,莫名的紧张袭来。我安慰自己这是正常的现象,强迫自己镇静下来。
考虑到这是昏睡的午休时刻,我将音量提高,展现出了自己的精气神。面试当晚,考场外贴出了当天的成绩单,我如愿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