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职业教育这十年 全国组建超1500个职业教育集团
“挺意外的,去年我莫名其妙的‘火了’,我讲铸造课的视频获得两亿播放量和百万点赞,可能职业院校毕业生给顶尖学府的学生讲课,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邢小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邢小颖是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践课教师。2011年,邢小颖考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了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在校三年,通过反复实操,她熟练掌握了一项项技能,这也为她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邢小颖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任教,为了有站稳清华讲台的十足“底气”,2015年,邢小颖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升本,2017年顺利毕业拿到学士学位,工作之余,邢小颖在专业领域做研究、发论文、申请专利,2021年获评工程师职称,让自己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毕业生站上清华讲台,邢小颖过去10年的经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职业教育给了许多人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5月24日,教育部召开第三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有关情况。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
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过去10年,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职校学生发展力更足。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会议上表示,10年来,中职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专科高职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
陈子季还表示,专科高职教育从“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项目”到“国家优质校建设项目”,再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逐步成长起来,有效支撑起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破冰起航,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
据记者了解,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专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预留了空间,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提高。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则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层次结构更加完整。
“中职和专科高职教育不再是学历终结的教育,不仅可以直接衔接,还能与职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贯通起来;职教高考的新赛道,使职校生通往接续教育的道路更宽广更畅通;此外,职普融通、育训结合、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加宽加长了学生成才之路,更好地满足学生‘就业有门,升学有路,继续发展有基础,创业有优势’。”邢晖分析认为。
“大家对我的关注也能折射出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职业院校毕业的我们,可以看到更高、更远、更广阔的世界,也会有多元的发展路径和出彩的人生。我们应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并为之持续努力,因为,机会总会留给不断努力的人。”邢小颖告诉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万人,招生规模企稳回升;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办学路子更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全面深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办学路子更宽。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10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并实施《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开展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型城市等一系列试点,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办学,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校企合作已呈现出多样化格局。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涵盖了企业、学校、行业、科研机构在内的4.5万余家成员单位,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陈子季进一步表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75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全国培育了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了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起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陈子季表示,在“土地+财政+税收”政策激励下,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年均增幅达8.6%,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逐步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则在会议上介绍,广东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奏响出产教同频共振的最强音,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二是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三是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出台《广东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设10个产教融合试点市,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华南‘一带一路’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等合作平台,产学合作企业8万家,培育1223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构建起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基点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李大胜还表示,成立80个职教集团,建设19个国家示范职教集团,在全国首创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模式,2012年率先通过自主招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已覆盖67%的高职院校。截至2021年底,高职校企共建580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课程5665门、教材2581种;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4.5亿元,是2011年的10.2倍;技术交易到款额1.8亿元,非学历培训到款额6.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