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没有自驱力 区别真是太太太太太大了!
发表于2021-10-04 22:53:24
摘要: 原标题:孩子有没有自驱力 区别真是太太太太太大了! 双减落地的这一年,我儿子成了一名小学生。 写下这句话时,我忽然意识到它可能会是一部有潜力

  原标题:孩子有没有自驱力 区别真是太太太太太大了! 

  “双减落地的这一年,我儿子成了一名小学生。“

  写下这句话时,我忽然意识到它可能会是一部有潜力的恐怖小说的开头。

  很多人觉得“双减”了,孩子和家长的负担肯定减轻了。亲戚朋友聊起来都说:你可开心啦!碰到“双减”,一年级肯定没作业,可以愉快玩耍了。

  Too Young Too Simple…

  开学一个月,你要问我感受到了“双减”的快乐吗?我苦笑着说不出话。

  双减政策规定,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回家作业。

  不许布置回家写字作业,晚管就只有音体美,学校文艺活动异常丰富多彩。那语文课本上要求的书写任务如何达标?

  小男孩手舞足蹈书空一小时都没问题,让他正经写个字可要他命了。

  面对班上同学横七竖八的书写,语文课还经常被体育课占去的现实。语文老师只能卑微地通过家委暗示家长——在家练练字哦,否则三年级真的跟不上的。

  中秋3天假期,我每天带他写2个小时字,别误会,量一点都不大,2个小时才写了12个字。大多数时间用来互相崩溃——他大哭“我写不来!我写不好!”,我的心上长了一把皱纹。

  数学10以内的计算、英语朗读背诵,都变成了口头作业,录音做好上传老师批改。本来他放学回家自己拿出纸笔抄抄弄弄,没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功课,现在都要等我7点半到家后,一项一项“过关”。

  哪天我加个班,完了,老人弄不来的啊!

  关键是带孩子学习实在太磨人了!我修炼了7年的“正面管教”法,温和和坚定。在磨蹭的男孩面前,不值一提,这还只是第一个月。

  我看到篇文章分析双减政策:说双减就是要把真正适合学习的人筛选出来,而那些人工“鸡”出来、并不适合读书的人就分流去职高——去他们该去的地方。中考前不许组织全区统考,成不成最后才能见分晓。

  还有一篇文章更搞笑了,说双减政策是减轻父母的教育负担,以便于提升生育率。

  我反省一下自己,现在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一项一项给他“过关”,搏斗了2个小时后我躺在床上,身心俱空。除了幻想他被分流进职高后的崎岖人生路,脑海里一丝邪念都无。

  我算弄明白了,双减政策让孩子在学校/机构少学,少考,不排名,但没说不分流、不分层。最后结果就是让孩子把学习中快乐的一部分留在学校,把痛苦的部分还给家长。

  毕竟,养娃如果看起来毫不费力,一定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其实,任何减负政策我都是支持的,包括这次双减,初衷是要减少令人不堪烦忧的军备竞赛、超前学习、疲劳轰炸……这些教育上的异化,无论是对社会环境还是孩子长期发展,都百害无一利。

  但我想,教育应该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因减负名义砍掉考试、练习甚至培训班,肯定不是最好的一个。

  无论是如今受到吹捧的项目制学习,还是中式教育的基本功“背默抄写”,只要使用场景得当,就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双减之后会的未来会怎么样,我们都不知道。

  但在这一个月我看透了一个真相:负责任的父母都应该清醒认识到——成大事无捷径,快乐学习是扯淡。

  尤其是在双减的背景下,无法依赖学校、机构,不甘心孩子分流去职高的父母,难免花更多时间、精力在孩子学习上。

  我们小学校长在开学第一次家长会上说:“学校的肩膀承受不起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未来要靠父母与学校携手。”

  这话不中听,但很实诚,指望把孩子一扔了之的父母赶紧醒醒吧!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家庭才是教育的主战场。

  说起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不是问题,父母肯定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做父母的学问可太大了,近一点说每天如何跟孩子沟通,远一点说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如何站在高处给孩子人生建议。教育有时体现在细节里,有时又在宏观处。

  熟悉我们的粉丝应该知道,蓝橡树从2020年起,就开始推出教育日历。

  以每天一句话的形式,将教育的理念点点滴滴渗透进千家万户:共情孩子、学会说话、做有智慧的家长、理性看待海外升学、妈妈要先照顾好自己等等。

  日历采用手撕形式——虽然有家长建议我们改成翻看便于收藏,但我们坚持“手撕”这个举动更有仪式感。当你忍不住想要手撕孩子的时候,试着去手撕日历,读一下上面的话,冷静三秒,一切可能就变得不那么糟糕了。

  蓝橡树2021年日历

  今天,我们骄傲地宣布:2022年《蓝橡树·教育日历》已经开启预售!扫描海报二维码立即抢购。

  除了秉承过去2年风格,推出了全新、精致的内容外,2022年的日历——

  布艺封面,工艺升级,手感相当高级!!编辑部小伙伴拿到打样啧啧称赞:质感 秒杀前两年,终于让我们找到一个靠谱的印厂了!

  纸张加厚,正反都可书写。其实我每天撕下来的日历背面也会做草稿,但因为过去的纸张比较薄,所以手感一般般,今年直接加厚印刷,更环保性价比更高。

  预售不加价。工艺升级后,我们的制作成本也上升不少。但我们还是决定预售价不做加价,与去年持平。(预售结束后将加价,购买从速!)

  日历推出后,后台、朋友圈满满的好评让我们很感动,也确信明年还是要把“每天一句话”继续做下去。

  2022年,我们更新12个月份的全新主题,以及365天的内容。新增了每周一部教育电影推荐,让这本日历更具有实用性,陪伴你们度过每周的亲子电影时光。

  新年新启程: 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大梳理

  传言太多,而常识太少。是我们在遇到孩子生长过程中各种挑战时,手足无措的根源。那么,教育有哪些常识呢?

  “2022年1月19日,教育不单单是讲授,更在于你如何过自己的生活。我的人生就是我的教育,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讯息。”越南的一行大师在《活在此时此刻》里的一句话,就像一枚定心神针,不要惶恐,不要着急,好好生活一切都会有答案。

  “2022年1月24日,社会需要职业教育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方便的修辞,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不满,因为当时任何教育形式与职业的相关性都令人怀疑。“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写在《文凭社会》中的一句话,送给那些劝我们孩子去读职校的人!

  2022年1月13日,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做到的。科普作家郝景芳的这句话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无声处惊雷。

  在《教育日历2022》中,我们每天分享一句教育常识,这些教育上的底层逻辑,将会成为你内心安定的力量,陪伴你走过充满挑战的每一天。

  紧扣教育热点话题: 多胎家庭、性别教育、自驱力、未来世界

  2022年,12个月全新的主题,紧扣教育热点,说的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尤其是2022年首次提到了“自驱力”的话题,紧扣双减主题。

  双减之后,那些自律、自驱的孩子,更容易脱颖而出。

  “2022年6月6日感觉到‘真有意思‘‘真棒‘,是‘感动‘。变为‘擅长‘是熟练。这两点相互关联,感动是熟练的准备,熟练让感动深化。这是产生干劲的根源。”日本漫画家斋藤孝用非常形象的表达,告诉你一个道理,只有仿佛练习到熟练,兴趣才有价值,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自驱力。

  “2022年6月6日,外在动机很可能会侵蚀内在动机。当外在动机趋于强烈时,内在动机就会随之减弱;人做某事时受到的奖励越多,就越容易对事件本身失去兴趣,为得到奖励他会无所谓做任何事。”心理学家艾尔菲·科恩揭示了一个真相,父母的奖励可能会破坏孩子的自驱力。

  “2022年5月10日,性别问题并不是一个女性问题,男性同样也在社会中被规训和制约,解放女性同样意味着解放男性。”沈奕斐告诉我们,教育男孩和女孩,同样重要,并且有难度。具体该怎么做?教育日历给你更多思考。

  在《蓝橡树教育日历2022》中,我们将分享一些通俗,但又非常好用的小方法,它们将会成为你的武器,让养儿育女更轻松。

  每一部有启发的教育电影: 和孩子一起观影,收获美好的亲子时间

  在《教育日历2022》中,每周推荐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有时候苦口婆心劝说无用,不如一起看一部好电影,都在电影里了。

  “2022年3月19日,之所以有压力是因为你有可以成功的自信。《垫底辣妹》讲述了一个差生逆袭,最后考上名校的故事。中二的剧情,深得孩子们的心;

  “2022年4月24日,教育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而沦为了一桩生意。”印度电影《起跑线》揭露了一场荒谬的择校,而我们也依然身处其间。

  “2022年5月28日人会变老,生活也会逼着我们去成为大人,抛弃稚嫩,变得稳重。而你就会发现以前的自己再也回不去了,拥有一颗童心是值得庆幸的事。”20年后重看《菊次郎的夏天》,依然会被北野武大叔的温情脉脉打动。

投稿:qingjuedu@163.com

Copyright © 2002-2024 青橘网